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2023-06-22 03: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欢迎阅读!
鲁迅,语文,地位,教材,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作者:郭焱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6

[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鲁迅思考和论述的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要铸造民族的脊梁与魂魄,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可以汇聚为时代的正能量。 [关键词]语文教材 鲁迅作品 价值

中图分类号:G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195-01

文学的滋养伴随生命的全程,从启蒙直至垂暮之年,人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汲取着文学滋养。无数凝聚了人类智慧、思想及良知、善念的文学作品,其价值有如文字垒起的长城或者金字塔,永远巍然矗立。语文教材大部分是由文学篇章构建,它就是语文学习的范本与楷模。仅就教材而言,已经涵盖了无限广阔的时空。大约正是因为这样,范文的选择也就有了更多的余地。而且往往体现了时代性。仅以近几年为例,关于鲁迅作品的去留就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不能不说的是,科技的前进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的普及或者再也不会使洛阳纸贵点击率与造纸印刷的效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也毋庸讳言,数量早已经超越了质量,广度也完胜了深度,经济效益无情地嘲弄了社会效益。反映在教材中,莫言、韩寒们虽然尚未正式加入,而鲁迅的地位却受到了挑战,并非是文体的限制,更不是什么版权争议。 就基础教育而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教委在借鉴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且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主线,也是指导各科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几乎贯穿于整个教育阶段。而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教学的蓝本,其价值不言而喻。进入新时期,社会在加速变革,教材也不例外。除了制度的革新,也包括教学方法及教材内容的改革。就以语文课本来说,编者们似乎不甘囿于旧有的范本。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编者们的忙碌、甚至是颇为艰难的抉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没有战国风云就没有屈原,没有大唐盛世也不会产生李白。同理,没有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民主制度的嬗变,也就不会产生鲁迅这样一些伟大的战将。奋进、革新的时代需要奋进的思想,卓越的智慧与超群的胆识,如同混沌迷茫中的电光石火,能够照亮征途,射穿迷雾。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领袖与精英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正如可以没有宋玉,却不能没有屈原;可以没有杜牧,却不能没有杜甫一样。 就中国现代作家而言,人们最崇拜的文人大约就是鲁迅。本文无意斗胆点评,窃以为,就力度而言,《阿Q正传》或者比《子夜》更加威猛。威力强大的导弹会被拦截,而近距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匕首恐怕贴身保镖也来不及援手。而鲁迅杂文正是被称作投枪匕首,所以就论辩的力度、批判的深刻而言,其它文体没法可比。社会痼疾需要疗治,然而首先需要让人民大众明辨是非,这样,具有文学色彩的杂文就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文本更具感染力量。

诚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或者与鲁迅那个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并不能说已经不需要批评与揭露。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不健康的一面,这就需要揭示本质,暴露实质,从而让丑类原形毕露,于国于民大有裨益。与其让网络谣言混淆视听,莫如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识辨与批判能力。疗救国民精神方面的顽疾正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初衷,也是鲁迅作品的精魂所在。可以说,《鲁迅全集》或者就是疗救社会痼疾的《黄帝内经》。

纵观国外的母语教材,更注重培养负责任的公民,进而形成国家观念。因此他们的教材内容反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程度不同地体现出国家意志。当然也强调道德的规范作用,重视学生人格的养成,偏重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教育。部颁《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正是依据这些原则的指导,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率先变脸,鲁迅的《风筝》走了,这一消息在网络上曾经引发了争论。某些所谓新生代作家认为鲁迅先生的创作时期处于白话文刚兴起之时,遣词造句都与现行白话文有很大差别,很多学生阅读后理解字面意思都难。与此截然不同的看法是,认为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放在中小学课本里,学习文章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知道鲁迅这个名字鲁迅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分时代的,间隔二十多年,我们都细细品味着《药》,静静聆听着《呐喊》,深深思考着《中国人失掉自信了么?》,也认识了藤野先生、刘和珍,这些珍贵的记忆,也将在一代代中文系学生间传承。

据统计,曾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后来消失的文章甚至包括《风筝》、《一件小事》、《为了忘却的记念》、《药》、《〈呐喊〉自序》、《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狂人日记》、《阿Q正传》、《范爱农》等。其实,这些作品的思想深度,也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是其它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本文认为,这种说法丝毫不具有什么代表性,仅仅是如同某些内容,借助于现代传媒得以快速扩散而已。据笔者了解,大凡有识之士普遍认为,鲁迅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数量,否则,语文教学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实现。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探索和追求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道德情操和审美境界。现在编写中学语文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一般都选择一些重要的人文性内容,概括成主题,用几篇课文组合成单元,来加以体现。这样,如果一个单元中没有具有代表性的有分量的文章这个人文内容主题就无法得到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体现。为了体现一些单元的主题,往往就不能不选鲁迅的作品。例如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是为理想而斗争,课文包括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可以说都是经典之作。至于被砍掉的《阿Q正传》,实在有点可惜。大概谁都会承认,在典型塑造方面,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无出其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仅就故事本身而言,或者只是让人笑不出来的黑色幽默,然而作为一个典型形象,永远是国人的一面镜子。

鉴于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学语文的特征和教学目标,决定了中学教材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鲁迅作品。语文的特征和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规律,因此选入一定数量鲁迅的作品完全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需要。可以说,不是鲁迅需要我们宣传,而是我们需要鲁迅支撑。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对于国民人文素养的提高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资源。鲁迅的很多文章,包括选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愿望、主张,很多是与今天相通的。鲁迅批评的一些社会痼疾,特别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等,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的人际关系诸多方面仍旧存在。但是缺少批判,或者不如鲁迅的批判更加深刻、有力。也可以说,鲁迅与我们同处于现代,他所批判的、针砭的不少问题和现象,现在仍然存在。其次,鲁迅在作品中具体表达出来的许多美好的情感(友情、乡情、亲情等),以及作为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们的时代,仍旧需要鲁迅的精神和斗志,也需要他的的胆识与睿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c57f1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