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随笔《鼓励与成功》

2022-04-12 12:3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教师教育随笔《鼓励与成功》》,欢迎阅读!
教师教育,随笔,鼓励,小学,成功

鼓励与成功

成功能激人奋进,人人都梦寐成功,小学生也不例外。一旦他们感到自己的成功,就会产生奋进的力量。对学生而言,取得某一点成绩,比如从害怕发言到争取发言,从不爱劳动到争取打扫卫生,从不尊敬老师到尊敬师长等,甚至只是良好的开端或仅仅是闪现的小小的火花,都应该给予肯定。特别是他们第一次取得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该及时表扬。

学生是纯真的,一旦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就会产生进取的信心,其实,老师的爱,就是一种雨露、阳光,如果撒进学生的心田,就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东西渐渐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有许多教师对所授知识,尤其是遇到重难点时,生怕学生有所闪失,总是一讲再讲,以为这样反复强调,学生就能牢固掌握,就会忘不掉。教师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那样做,由于缺少了对学生心理的一种顾及(滔滔不绝的下面有几个学生在听呢?)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并非就能产生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不易忘记的应是在愉快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经过主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大讲特讲”,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和开拓学生“说”的空间。

以前每次数学教研活动后每位教师对所上的课进行点评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中总觉得老师讲的要比学生说的多,一些本该由学生说的,全都由教师代替了,其实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回答,而且可以回答的很好,可是却被老师剥夺了权利。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尝试着去改变过去的“滔滔不绝”。复习旧知时,变老师“倒片子”为学生说,探索新知时,让学生猜、议、评,在关键处、疑惑处、转折处再加以点拨,并且考虑同龄人的语言比教师成人化的语


言更易于同龄人接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巩固、小结时,也让学生说收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试卷评讲时,尽量让学生上台讲应用题列式的理由。讲评作业时,鼓励学生拿到作业本后,经过自己思考,主动对老师讲错在哪里,怎么错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我再给予讲解。 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把握得好,少讲比多讲收到的效果确实要强。为了不削弱少讲所发挥的功能,教学中配以无声的体态语也显得十分重要,使学生从教师的眼神、肢体语言中有所反应,产生一种心领神会、心灵相通的感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少声胜多声,无声胜有声。

选择教育学生的最佳切入点

种庄稼要不违农时,同样的道理,老师教育学生也要把握良机。怎样才能把握住良机,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是“新”,即新的一年、新学期开始或进入新环境的时侯。这时侯孩子心里会有一种“新鲜感”,会产生“从头来过”的冲动。此时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制定新的计划,会取得“旗开得胜”的效果。

二是“喜”,即当孩子享受喜悦的时侯。如受表扬、有进步、获成功的时候。此刻,倘若在祝贺的同时对孩子提出“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往往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是“趣”,当孩子对某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有兴趣,就会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因为兴趣能催人求知,鼓励探索激发上进。这时,就应顺水推舟,支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个性特征,切莫给孩子泼冷水。 当然,还有许多的教育切入点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5f89db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