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闻鹊喜·吴山观涛翻译赏析

2022-03-29 04:5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闻鹊喜·吴山观涛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山观,古诗,赏析,翻译,闻鹊喜

古诗闻鹊喜·吴山观涛翻译赏析

《闻鹊喜·吴山观涛》作者为宋朝诗人周密。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前言】

《闻鹊喜·吴山观涛》是南宋词人周密的作品。全词细致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和作者心中对壮丽江山的讴歌,在众多观潮诗词中独树一帜。 【注释】

①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韦庄《谒金门》“染就一溪新绿”,周句殆从此化出。

②传说渤海中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巨鳌十五举首而载之,六万岁一交焉”。见《列子·汤问》 ③蛰:潜伏。《周易·系辞传》“龙蛇之蛰,以存身焉。 ④快:有痛快爽快意。宋玉《风赋》“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杜甫《朝献太清宫赋》“四海之水皆立”“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以上两句状江湖上潮来雄壮的景象。 ⑤红湿:晚霞红如彩绡,疑为织女机楙所成。

⑥白鸟:白色羽毛的鸟。《诗·大雅·灵台》“白鸟翯翯”。这里当是水鸟,鸥鹭之类。杜甫《雨四首》之一:“白鸟去边明”,本句盖用此。“明边”,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而言。

1


【翻译】

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 【赏析】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oRG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



2


逐船而飞。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不如临其境一样。因为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余韵无穷,似断犹连。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147955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