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方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四川广元陈斌)

2023-01-17 22:2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联系的方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四川广元陈斌)》,欢迎阅读!
广元,陈斌,四川,解答,联系

用联系的方法解答现代文阅读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把这些哲学思想引入高考现代文阅读,我们能够认识到,文章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篇文章又与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生平相互联系。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联系的方法。经过归纳总结,我们觉得下列十种联系最值得考生重视。

一、标题与正文的联系

2006年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这个题目既表明了文章所写的主体事物,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肯定了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这也正是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的答案。

二、开头与下文的联系

2006年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18题“文章开头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从全文看,这里所说的‘神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全文,就会知道这里的“神奇”对下文有统领作用。

答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房中的一些常见和熟悉的事物在夕阳照射下所产生的不同寻常的景象;二是由夕照下这些不同寻常的景物所引发的作者的奇思妙想。”

三、结尾与上文的联系

2006年重庆卷第19题,“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这段话处于全文的结尾,是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深化,与上文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文说“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说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联系上文,我们不难做出答案:

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1


四、下文与上文的联系

2007年北京卷第19题: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和画挺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

题干中的文字出现在第一段末尾,那么答案在哪里呢?细心的考生可以在倒数第四段找到“‘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知道下文即是对沈从文“人生热望”即“理想”的阐释:

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好的梦想。

五、注释与原文的联系

1991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34题问“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很多考生遍查全文,都找不到得出答案的信息。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选文后面有一条注释: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那这个题的答案就很明显: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 六、手法与内涵的联系

2007年天津卷第19题: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解答时要从对句子本身的关键词的含义的理解入手,要分析本句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以及本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是小花的顽强生命力。“灿烂”一词则表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七、议论、抒情与记叙的联系

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叙述、描写(二者合称记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层次,通过表达方式的分析,考生能较快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另外,议论抒情也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体现着文章的中心或暗示着文章的主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要善于把握议论、抒情与记叙的联系。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db50da7f1922791688e8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