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古诗背诵

2024-03-10 16:4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推窗古诗背诵》,欢迎阅读!
背诵,古诗

推窗古诗背诵

推窗 (清)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词句注释:

1.连宵:即通宵,一整夜。 2.恶:形容风雨之凶猛。

3.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住房简朴。 4.轻:轻易,随便。 白话译文

一整夜的风雨都非常凶猛,我住房简朴不敢轻易开窗。

山好似知道我渴望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心情,一开窗,便扑面而来。 创作背景

袁枚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与山水为邻,以林鸟作伴,过起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诗人酷爱大自然,亦因得江山之助而写下大量山水景物诗。自然界朝晴夕阴,风雨多变,这就使敏感的诗人时忧时喜,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常赋诗以抒发之。这首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诗就是写诗人于清晨雨霁风止后推窗一刹那间的审美感受。 整体赏析

诗作开头,展现出一个郁闷压抑、与世隔绝的形象。一连几夜的恶风苦雨,这不仅是对于天气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当时所处政治环境的刻画。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不轻易出门,那扇通向外界的柴扉也变得格外地沉重。一个厌恶人世、逃避现实的诗人形象维妙维肖,活脱脱地被描绘出来。但是,诗人酷爱美景、性嗜山水的本性是无法束缚住的,诗人情不自禁地推开了通向现实的窗子,那很久未见的山。带着无尽的相思之情,扑面而来,至此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交融一体,随着推开具体实在的窗,诗人心灵的窗户也豁然开启,原有的不快心情经清新的山景、淳香的空气洗礼,顿时荡涤一尽,烟消云散,结句委婉含蓄,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余地。

这首诗构思精巧,比喻贴切,真挚亲切,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在这一怒一喜里,既是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的表白,又是清闲自在、顺应自然的消极人生哲学的写照。诗篇前二句写“恶”,后二句写“喜”,前二句透露出诗人对官场险恶

1

2

3

4


的认识及对自己仕途不舛的懊悔,这是作者久未推窗的缘由所在,后二句描绘了诗人推窗后一种油然而生的“喜”,山水依然是那样美丽悦人,仿佛是诗人的知音似的,诗人的一颗寂寞、孤独的心终于在山里找到了慰籍。

袁枚认为,“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以无我”(《随园诗话》卷七),诗人提倡性灵,效法自然,在《推窗》诗中,同样也体现了他文学主张。作者紧扣题目,表面写自然景物而实际抒发自我情感,表面无我,而处处有我。诗人用“风雨恶”、“不轻开”,质朴丽又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当耐环境的险恶,刻划绝妙,自然本色。一“久”一“扑”,活现出一个久处樊笼而渴求自由的灵魂,写得新鲜而有气势,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气派。“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一句,将无生命的山岳赋予人的灵性感情,物我一体,景情交融,静动结合,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句。 名家点评

苏州大学教授王英志:吴应和评“随园诗处处虚灵活泼”(《浙西六家诗钞》),意谓其诗形象生动活泼,又具有空灵之趣,颇能道出其性灵诗之特色。这首诗写雨后青山即具“虚灵活泼”之妙。(《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769d9e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