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3-01-01 05:0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认识,教学

《圆的认识》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在前测调研中发现,学生对圆已经初步认识,并知道要用圆规画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圆?圆规画圆背后的道理不知其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沿着这样的思路实施教学:首先“欣赏圆、尝试画圆”,其次“操作中探究圆的特征、发现圆的规律”,最后揭示“圆的概念、出示一中同长”。另外,在探究中教师往往重视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圆的特征。

我在思考:没有圆的定义哪来的圆?你量的圆不就是依据半径相等画的吗?操作探究的意义何在?如何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带着这些思考和追问,我们对“圆的认识”一节课,进行了教学的重构和尝试,数学史的运用水平尝试采用附加式加顺应式;圆的定义教学,变概念的形成为数学概念的同化,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回顾整个执教过程,带给自己一些思考: 反思一,融入数学文化,有助于凸显数学本质。

教学中,我尝试将数学(一中同长、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墨子的“一中同长”贯穿整个学习历程,在圆“是什么”中“揭示一中同长”,在“怎么画”中“应用一中同长”,在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联系中“悟化一中同长”。

孟子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又贯穿于学生探究画圆的过程之中,学生经历了古代规画圆和现代圆规画圆以及钉绳画圆的过程,亲历过程积累经验,激发了学生探究欲和自豪感。

当然,在教学中还试图将“美术老师的画圆”与“切割正方形得出圆”融入一体,但由于个人水平所限,这个环节没能呈现,我也在反思,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圆出于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极限思想,能为后续圆的面积的学习做思想方法的铺垫,以后还需要好好修炼。

反思二,经历探究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从认知规律来看,人们学习几何的途径主要有四步“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演绎推理—度量计算”,而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关注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忽略了演绎推理的教学。本节课,我特别关注学生说理的教学,给予学生说理的时间和空间,设置了两次大的推理活动,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的意识。


第一次,我尝试改变了通过折叠、比对、测量等动手操作的发现为由“圆的定义”来推理“半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的特征;第二次,让学生根据“半径”的特征推理“直径的特征”;在一次次的说理活动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学会了数学的思考问题。

当然,在教学中,还想尝试给学生第三次推理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推理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也是因为课堂的节奏把握不好,未能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反思三,沟通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整体建构体系。

数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新的图形后,引导学生比较之前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沟通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更好的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在教学中,我通过“异中求联”和“多中求通”将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小圆和大圆比较、圆和球进行比较,一方面强化圆的本质特性“一中同长”,另一方面打通图形与图形的内在联系,学生感悟到圆出于方,圆构成球,沟通了一维、二维和三维图形的关联,帮助学生整体建构了认知体系。

当然,本节课在设计和执教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合理的取舍、如何在设置大问题上启动学生思维、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的理答与引领、如何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探究,还需要深刻反思和总结,期待各位专家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de17b39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