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

2023-01-20 06:3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值》,欢迎阅读!
香草美人,离骚,意象,审美,价值

试以香草美人意象分析《离骚》的审美价

作者:洪馨怡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3



内容摘要:“香草美人”是屈原诗作中典型的意象,以香草喻美德、以夫妻喻君臣的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离骚》中意象的优美与情感的崇高,加上悲剧的力量,构成了《离骚》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离骚》香草美人审美价值优美崇高

《离骚》是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深沉的思想以及独特的浪漫主义审美特征流传百世。“香草”“美人”意象的出色运用是屈原作品的典型特征,诗篇中以“香草”喻美德、以“夫妻”喻君臣的手法,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而“审美价值”是指文学艺术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独特属性。本文将从对《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的分析入手,尝试论述《离骚》的审美价值。

一.“香草”与美德

《离骚》开篇是屈原对自己生平的自述,讲述自己拥有高贵的出身和天赋的良好素质,同时又注重后天的修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把江离和辟芷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佩挂在身边。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带有芬芳气息的草木,整个诗篇中这样的香草频繁出现,种类繁多,使得诗篇仿佛是先秦时期草木的百科全书。

为什么屈原要特意强调佩戴、种植香草的事呢?佩戴香草,使得周身携带草木的芬芳,被认为是十分风雅的;臣子佩戴香草面见君王,也是一种礼节,发展至后世,便以熏香代之。这与屈原前文所说的出身、素质与修养相呼应。当然,“香草”作为一个典型意象,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让人不由想起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高风亮节。《离骚》中的“香草”,用以喻指高尚的品德与纯洁的志趣。王逸的《章句》注说:“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屈原在“香草”的意象中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以身外的修饰来衬托心灵的纯洁美好,给人以浪漫主义的“温”和“雅”的审美体验。

二.“美人”与君臣

“美人”的意象在《离骚》中有两层喻义,一是喻指君王,二是喻指屈原自己。比起“香草”,“美人”的意象更多地、有意无意地展现了屈原个人情感的流露。比如这句,“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迟暮,朱颜辞镜,恐怕是世上最令人遗憾与悲伤的事。屈原感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自己从与怀王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再到因小人谗言而受猜忌,致使现在漂泊无依、壮志未竟,以美人迟暮喻自己“英雄末路”,自伤身世之意溢于言表。“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将朝政中的暗流汹涌比作众女子因嫉妒而中伤美人,隐晦而强烈地表达了屈原心中对于小人离间、君臣离心的愤懑与无可奈何。

在《离骚》中,“美人”还用以喻指君王。《离骚》富于瑰丽而壮阔的想象,引入神话故事,以天马行空的笔法,将浪漫的想象和恳切的抒情结合起来;将君王比作神话中的神女,以“求女”喻指求君,表达自己渴望求得贤明君主的心情。




无论是以美人喻君还是以美人喻己,屈原将君臣之间的关系比作男女之间的求爱、吸引或是背弃、不忠,不可不谓之精妙。这样的比喻十分独特,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朱庆馀的那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虽无关君臣,可其以女子自喻的手法,含蓄而巧妙地传达了信息。

.《离骚》的优美与崇高

《离骚》是一部抒情长诗,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其遣词造句的优美感。诗篇中大量运用草木鸟兽的意象,以“香草”最为突出,生动地塑造了佩戴香草、风姿飘逸的“美人”形象。这些意象给人带来优美的审美感受。“香草”与“美人”,他们的外在表现都是平静的、和谐的、统一的,屈原描绘出的,是一幅宁静而壮阔的图景,他没有用激烈的语气控诉、指责,而是通过描写优美的意象,含蓄地、幽怨地倾诉断肠之痛。

而在这些优美的意象背后,则蕴含着崇高的情感与思想。这情感之中,有关乎个人命运的,被小人陷害、被君主猜忌的痛苦,被流放的孤寂,壮志未酬的不甘;也有关乎国家安危的,推行美政的期盼,渴求贤君的愿望。“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多么地豪迈而气势磅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屈原辽阔的胸襟与高尚的品德。

“香草美人”的意象与深沉浓烈的情感遥相呼应,优美感与崇高感的碰撞,令人回味无穷。这也正是《离骚》的审美价值所在。

《离骚》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它是一个优美的悲剧,是一个崇高的悲剧。它是屈原用优美的语言、崇高的情感所讲述的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也正是这悲剧的力量,使得整个诗篇浑然天成、震撼人心。其坚实的理性基础、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奇幻的想象特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郭杰.《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1992,(80):46-53.

2.袁行霈.中国文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095a0f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