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2022-11-04 02: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1、体会文章的中心论点。 2、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特点。 三课时。

孟子(约公元前372至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推崇并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世称“亚圣”。作品有《孟子》七篇。他长于说理,善用比喻,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在中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鱼我所欲也》就表达了他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谢的意思。 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之意。 五、对困难字词句进展解释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学生散读课文

三、点名学生翻译课文,对不妥之处详加解释 四、学生散读课文争取成诵

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文章,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取义

2、作者是怎么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文章用鱼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论点的。 3、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文章用鱼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为苟得”“不避祸害”来,这是从正面论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正面论述。结论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讨厌的东西(“义”和“不义”)”。后又从反面论证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4、写作特色: ⑴ 善用比喻。

① 运用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

② 用“行不吃‘呼尔’,乞不受‘蹴尔’”比喻守义不辱。运用比喻使讲述的道理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⑵ 运用比照。“鱼与熊掌”“生与死”“义与不义”“向与今”等通篇比照鲜明,使中心论点“舍生取义”鲜明突出。既然能为“义”而“舍生”,那么在承受比生命更轻的高官厚禄,甚至是“一箪食,一豆羹”的时候要辩白是不是符合礼义。

⑶ 孟子的“礼义”是封建君臣之“礼”,封建君臣之“义”,应批判地继承,现在的“礼义”已经赋予了新的含义。如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

⑷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比照论证、举例论证。 5、构造图示:

熊掌 所欲不苟得—有甚于生—义

╱正面—→——→————————————— 虽恶所不避—有甚于死—不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1c8a7e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