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

2022-05-24 05:28: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欢迎阅读!
浅析,小学生,对策,引导,及其

浅析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以便捷的操作、新奇的内容在小学生中爆红,然而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短视频背后的问题要求短视频平台加强视频内容的监督审核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急需主流媒体发挥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要求学校和家长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拓宽教育模式。

关键词:短视频;小学生;教育;媒介素养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观看和拍摄短视频是现代人网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203月,中国短视频用户数已达7.73亿。短视频在小学生人群中的传播范围十分迅速且广泛。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2]显示,青少年网民经常上网观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46.2%,小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38.3% 一、短视频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不良短视频影响小学生正确判断价值观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对待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短视频当中,有关明星、游戏、段子等酷炫而又新奇的东西简直就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短视频给学生带来海量资讯的同时,一些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的不良视频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沉迷短视频,占据学习时间

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显示,小学生每周观看2时以上短视频的网民比例增至6.3%,节假日网民比例增至9.6%。短视频会让人上瘾,主要是因为在不断地刷短视频时,我们大脑的多巴胺迅速增多,使人处于一种持续兴奋的状态,这点和毒品类似,久而久之就不自觉地刷短视频寻找兴奋感。这种状态连成年人都难以控制,更遑论小学生了。当小学生沉迷于短视频,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导致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比如会严重影响视力,还会占据正常的学习时间,深陷娱乐,无心向学。 二、短视频背后问题的成因 (一)短视频平台监管不力

短视频受众广泛,内容丰富,实现了人们对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需求,也达到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短视频还存在一些哗众取宠、出卖色相、拜金炫富的低俗内容。文本内容可以通过关键字筛选直接查看,但视频图像难以捕获和定义,互联网的海量传输特性也使得人工过滤成为难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原有的法律法规措施、出现瑕疵或缺位,这些问题导致了短视频的监管和约束不利。

(二)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成熟

从未成年人用户角度而言,由于未成年人用户心智不成熟,对一些低俗、暴力的网络短视频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容易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用户的三观受到潜移默化的不利影响。虽然网络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乏法律,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支持研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并推广新技术。但是,有关立法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的规范,进而很难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短视频时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一个明确的规定。

(一)主流媒体功能弱化带来的社会正能量缺失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智能手机把我们带到了自媒体时代。但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门槛低,信息自由化和碎片化程度高,某些短视频对舆论的准确性和导向性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媒体宣传工作的一些实效性造成影响,成了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能发挥的负能量。只要打开短视频,映入眼帘的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摆拍和哗众取宠的表演,导致小学生们课后谈及的话题也都是恶搞和不符合年龄的网络用语。甚至出现同龄人中如果有人研读或者传播正能量的作品,反而会遭到同伴的嘲笑甚至攻击的现象。没有明辨是非的未成年很容易在这种时刻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如此社会氛围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全民娱乐的肤浅文化理念结下的恶果。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网络名人称号,但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弱化,导致人人娱乐,时时娱乐,事事娱乐,社会变得民娱乐,缺少正能量,甚至是宣扬一种错误的社会价值,这些都是埋伏在小学生周围的定时炸弹

(四)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选择、质疑、理解、评价、创造和生产信息的能力,以及推测的能力,当人们在不同的媒介中拥有不同种类的信息时,媒介素养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健康的媒介识别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但在中国却开始了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目前,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较低,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媒介素养教育会缺乏媒体技能,导致小学生面对海量的短视频,不能进行有效的辨别和筛选,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影

响。 三、短视频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有效引导对策

(一)平台加强监督审核力度,完善防沉迷系统

短视频的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范围又广,容易产生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不良信息。因此,短视频平台作为把关人的角色发挥至关重要,平台应当坚决抵制低俗信息,核实未成年用户的身份信息,完善举报机制,将虚假和不良信息扼杀在传播初期,在最大限度内降低其负面传播效应。与此同时,视频的上传审核过程更应当提升门槛,以严格的审核力度、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好传播前的最后一关,严格杜绝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不实信息、负面信息污染网络环境,影响未成年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引入的青少年控制系统仍存在技术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 (二)政府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当前,我国对短视频平台缺乏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因此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现象,部分未成年人在上网的过程中也可能遭受到危害)。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短视频平台应当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政府相关法律部门还应建立青少年保护制度,制定有效的法律规定,加大清理和纠正阻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内容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空间。

(三)主流媒体在社会正能量的管理和传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广大主流媒体应鼓励公众善用我国媒体,充分重视我国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方面的作用,为此,广大主流媒体应积极介入,并自觉地将主


流价值观为公众所用,丰富交流内容,全方位地提供、传播大众各个阶层都喜闻乐见的信息。此外,还要提高传播的及时性,利用媒体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拓展管控意识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传播作用。 (四)家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拓宽价值观教育模式

在短视频时代的背景下,仅凭单一的制度设置,很难彻底消除小学生对短视频的依赖,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在于注重媒介素养教育。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学校必须能够加大媒介素养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主动了解短视频,引导学生自控自律,学校要转变传统灌输式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拓展新型价值形态。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主流价值观制作短视频,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将短视频与课程相结合,借助丰富的短视频素材,寓教于乐,使价值观教育知识型教育与能力性构建共生。同时,家长也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水平,为孩子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有选择、有节制地观看短视频。 综上所述,短视频时代下给媒介发展带来了繁荣,但其背后的确带来了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相信在政府、平台、社会舆论、家校的引导和共同努力下都会逐一解决,创造一个人人在娱乐中受益的短视频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45次中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2020-04-0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2005/t20200513_71011.htm2020-05-13.

[3]袁海英.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J].新闻爱好,2019(09):91-9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d430cf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