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拉近小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2022-12-12 19: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拉近小学生与古诗的距离》,欢迎阅读!
古诗,拉近,语文教学,小学生,距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中如何拉近小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作者:吴中利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3

摘要:要使小学生喜欢读古诗,会学古诗,必须要拉近他们与古诗的距离。首先要增强小学生的形象感受,形成立体性理解;第二要与生活连线,融入独特体验,三要建枸开放课堂,容纳多样见解,四要个性化交流,增强学习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拉近距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18-01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同一篇文章让不同的人去读,由于各自的经历、文化层次等的因素影响,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犯上给学生一个统一不变的朗读提示,如作者的心情不好,请你读出不高兴的感觉,这样的读、这样的学习无疑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对孩子的阅读体验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学习古诗,如果老师一句一句翻译、分析,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必须通过多读,有个性地读,才能深层次地理解古诗。

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利用学生的独特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在朗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通过朗读表达他们对诗句的独特感受,拉近孩子们跟古诗之间的距离。 1.增强形象感受,形成立体性理解

世上的事物都是立体的、形象可感的,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时,应不断增强他们的形象感受,为其创设视听化的具体情景,让学生从声音、画面、辅助文字中走进古诗所描绘的情景。要孩子对落花有感,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为孩子展现花开时那百花吐蕊、枝头争艳的情景,让童心自己去感受花形之美和花香之濃,让他们自由地表达看图的感受。既然挑起了孩子们爱花、赞花之情,当孩子们看到花朵飘然而落时,那么老师还需要繁琐地去讲解和分析诗人对落花的情感吗?

另外,老师增加一些辅助性的文字材料,能使学生对于诗文的了解更深入、更立体。在指导朗读《静夜思》时,我为学生增加一些短小的诗人写作故事及他们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于诗人借物抒情有所了解,在古诗的理解中获得直观体验,在积极思维和个性化朗读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与生活连线。融入独特体验

古诗文的确离我们的孩了生活情境有点远,所以孩子们有时候学习古诗时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怎样才能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呢?我认为学习即生活,我们应该将生活作为连接的桥梁。

如在学习《赠汪伦》前,我先自己写了一段短小的文字:在某个小学,有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小李力和小汪。他们经常一起去踏青,一起玩耍,形影不离。可是小李要搬家了,这对好朋友也即将要分离了。这天小汪来到小李家做客。临别之际,这对好友欲言又止。小汪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木舟赠送给小李,说:希望你看到小木舟,就能随时想起我。这时,小李再也忍不住泪水,他紧握着小汪的手说:你水远是我的好朋友。我让孩子先读这个短文,然后请孩子们谈谈读过的感受,再让孩子说说自己有关的亲身体验。有了这段文字作引子,孩子们的记忆已经被唤醒,有的说出了自己与班上转学同学分手的情景:有的说出了亲人去世时的悲痛;还有的说出了自己对朋友的挂念。那么进入到诗文学习,对于汪伦、李白之间的情深、不舍,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同身受。

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点击孩子生活经历的鼠标,充分利用学生相应的生活积累,让他们把语言学习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生活打开小学生学习股市的快速通道。

3.建构开放课堂,容纳多样见解

传统的古诗教学过分注重统一性,但是整齐划一的感悟,钝化了孩子的个性。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积极建构和谐、民主的课堂,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及感受,容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课外指导学生阅读《画》时,当学生有了对落花的感受后,我请学生对比前后两句的感受,然后就最后一句进行朗读,并让学生想读出怎么样的感觉就读出怎样的感觉。孩子们有的读出了惋惜的感觉,因花儿是那么的美丽;有的读出了开心的感觉,因花儿又回到大地的怀抱;有的读出了伤心的感觉,因花儿的生命结束了;还有的读出了舍不得的感觉,因花儿才刚刚盛开。

尽管,孩子们的感受似乎是与作者的意境不尽相同,但学生的这种无所顾忌,实话实说,敢于自由表达的做法,体现了一种独到的创新思维,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诗句理解的不同的角度。而用不同的感情去读,也正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征。这种经过了孩子们自我加工的阅读想象,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

我们要允许学生对同文有不同理解;对相同事物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方法,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孩子们的阅读实践,不能将阅读感受强塞给他们,抹煞了孩子的个性感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个性化交流。增强学习自信

从朗读情境走出来的学生和老师,眼界开阔了,感悟深刻了,理解升华了,知识内化了。这其间离不开交流,离不开合作。这种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孩子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光隧道中纵横驰骋,也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更加主动,也更充满了与对话的渴望。

我们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合作阅读,同时可相互提建议,从而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然后,要表达对诗的感受的方式可以自选,喜欢朗读的可以尽情地读;善于口头表达的可以口述;爱好唱歌的可高歌一曲,甚至画一幅画表达也可以。

我喜欢让孩子们多读古诗,也喜欢让孩子们多听别人读古诗,也常问:你从他的朗读里听到了什么?他的朗读给你怎样的感觉?只有多读,学生才会有其义自见的惊喜;只有听别人多读,学生才能多角度感悟,才能深刻认识到古诗学习曲径通幽之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1f58c2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