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智慧

2022-06-01 05:05: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行合一的智慧》,欢迎阅读!
知行,合一,智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行合一的智慧

作者:彭凯平

来源:《中外管理》2013年第05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实践智慧,就是我们常讲的知行合一。在西方社会,实践与智慧是相矛盾的两个概念,只知道干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是蛮干、愚蠢的。但中国的古人很早就提出知行合一了。直到近代,我们反而将其分开了,认为要干,不要想;要做,不要说。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行甚于言都是绝对主义观点,传统智慧从来都强调要言行并重。言和行的冲突干和说的冲突都是我们的误解。只因为我们的思想大概在100年前出现了巨大的失落,西化得太厉害,反而遗失了传统智慧。而本书的作者,著名心理学师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重新用科学的方式诠释中国知行合一的理念,是每个中国人都会产生共鸣的理念。 人情的作用

目前在中国,提到人情便会让人想到不讲规则、不讲原则、不讲理智、不讲法制。而一提到法制则认为,与人情无关,似乎是非人性的,这就是学习西方理论之后产生的巨大悖离和谬误。法的根本在于保护人性善的层面,法律的基础一定是人情和人性的。实际上,情、道德、感召、心理的作用,很多时候比物质、法律以及权力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强得多。 所以,我们真的要相信人积极的天性,这种天性如果发挥得好,可以做很多好的事情。实际上,这也是中国社会可以弘扬的精神,因为我们从来不是唯法而是唯人,人是有感情、欲望和道德的,以人为本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人在知行合一这点上会比别人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它既有法律,也有人情;既有知识,也有智慧;它既有规则,也有宽容。这样的中国文化才是能够走向世界的文化。读《遗失的智慧》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要感受思想的魅力和快乐,欣赏西方科学证据,同时也要从中领悟到与东方文化的关联。 经验的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找回遗失的智慧呢?施瓦茨在书中提出了三个原则:善意、解读世界的能力、经验。而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经验,其实这三点与中国传统理念中关于智慧的认识不谋而合。

经验,有直接尝试的,也有学习到的,而人类最伟大的能力就是间接学习的能力,很多事情并不需要你亲自去尝试,因为费时间、耗精力,还很危险。人类通过学习得到的启示和经验,比直接尝试得到的经验更加宏广、伟大、深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寻回传统价值的同时,仍然需要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df461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