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名解

2022-03-29 12:5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寄生虫名解》,欢迎阅读!
寄生虫

1.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periodicity):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血管中,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现象。

2.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 3.棘球蚴砂(hydatid sand)(囊砂):原头蚴、生发囊和小的子囊可从胚层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蚴砂。

4.米猪肉:被猪带绦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 5.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6.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

7.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8.疟疾发作: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红细胞内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虫体的功能或结构蛋白、变性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9.疟疾的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和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

10.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 11.阴道的自净作用: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阴道的内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3.8-4.4),可抑制虫体及细菌生长繁殖。

12.寄生虫: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为寄生。受益的一方为寄生物,若寄生物为动物则为寄生虫。

13.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包括传播媒介)种类和内外环境等。

14.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5.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16.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17.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8.免疫逃避:有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19.感染期:寄生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有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

20.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21.孳生地:节肢动物成虫产卵及幼虫生长发育的场所。

22.季节消长:节肢动物的数目随季节的变化而增减的现象。

23.越冬:()带地区冬天一到,气温急剧下降(10)对节肢动物生存不利,代谢降低,发


育停滞,便寻找隐蔽场所不食不动,这时节肢动物采取某种适当形式渡过寒冷冬天的表现叫越冬。越冬方式因种而异。(成虫、卵、幼虫或蛹都可越冬)

24.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到成虫要经过形态、生理和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改变,此过程称为变态。分为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25.全变态:发育过程需经历蛹期。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各阶段形态及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26.半变态: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生活史中有卵,若虫及成虫阶段,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仅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如虱,蟑螂等。

27.异嗜症:少数患者表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食泥土、碎纸、破布等异常嗜好,此种现象称为异嗜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ad148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