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观察

2022-12-21 18: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评论员观察》,欢迎阅读!
评论员,观察

评论员观察:构筑信息安全的联合防线

盛玉雷

2016090807: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让立法部门、司法机关、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乃至企业商家,组成一条信息安全的“保护链”,才是治本之策

在《黑客帝国》系列电影中,虚拟的网络信号,让触摸的世界真假莫辨;而当下的信息时代,几条有限的线索,就足以勾勒出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但令人忐忑的是,各种碎片化的个人信息,如同地摊上的廉价商品,以几分钱的价格、几手的频繁交易,肆意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担心,在各种信息泄露和非法交易中演变成了残酷的现实。不久前,山东临沂女孩因为一通来自“171”号段的诈骗电话,让18的青春旅程戛然而止;同在山东的另一个男孩,也因遭遇电信诈骗,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几乎同时,某名校教授巨额款项也遭遇骗局……如果说,零星的信息泄露,尚可以归咎于信息爆炸的失控膨胀,那么这连续几起从钱财到生命都无情消殒的案件,足以促使人们追问信息安全缺失的根源。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报名考试,就收到培训机构的推销;孩子尚未出生,婴幼儿用品商家就接踵而至;预订机票不久,“故障”通知随即而来……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近在咫尺,新型诈骗方式不断升


级。据披露,仅北京一地法院审理的涉及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件,从2010年到2016年就有高达1.62亿余条个人信息遭泄露,其中快递公司、教育机构、网购网站成为漏洞“大户”老人和学生的信息更受“青睐”。这背后,有商家故意为之的“各种APP注册信息采集”,有不法分子的“数据黑色交易”,也有数据维护者的“监守自盗”。如此绵延悠长、错综复杂的黑色产业链,让附着其上的犯罪空间仿佛血盆大口,吞噬着被欺骗进来的每一个人。

信息犯罪面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伴随着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电信诈骗正成为一种全球通病,困扰着世界各地的人们。针对电信诈骗,不同国家“各显神通”:韩国为电信诈骗特别设置了延迟提款制度,美国多年前也曾推出“拒绝来电名单”平台,德国银行不仅有防范措施,还有追讨服务……方法层出不穷,但效果却参差不齐。

而在我国,为了抑制信息交易的野蛮生长、加强信息泄露的有效监管,对信息非法交易的黑色产业链条进行横向切割,不失为有效之举。在这一方面,实名制曾一度被寄予厚望。应该说,从2013年起实施,到目前实名率达92%再到明年630日实现全部实名,工信部在推动手机号码实名制上下了不少功夫。然而,在电信诈骗犯罪面前,实名制这道“马其诺防线”还是常常被绕过,也暴露出了手段单一和执行薄弱的缺点。

最关键的是,必须构筑起一道抵御信息犯罪的“联合防线”。我们看到,从刑法修正案(七)开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首次出现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b1090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