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2023-01-19 00:2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欢迎阅读!
共育,幼小,衔接,合作,家园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作用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国家和社会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目前幼儿园在不断探索的领域,同时,就幼儿教师考试而言,关于幼小衔接类的题目也一直居于考试的高频考点,且考察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工作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合力最大化。

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当幼儿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就会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扩大优质的教育辐射面。通过多向互动,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播给家长,从而有利于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因此,只有在家园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解决靠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将家长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地双向沟通与配合,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不同,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且更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转折。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家园平等对话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解决那些需要家园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幼儿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家长的优势体现为他们更详细地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优势,有利于在家庭中针对个体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而教师的优势体现为更了解群体中幼儿的特征且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因此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育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和家长所关心的与幼儿成长方面相关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推进。

()建立机制

家园合作共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但容易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因此需要建立机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1.幼儿园导向机制

家园合作的核心是幼儿园通过多元的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行为。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合作,将幼儿园内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到每一个家庭中。

2.家园互动机制

每位教师、家长的优势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家园共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积极与家长共享教育理念、资料、经验等。家园只有双向互动,深入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3.教育反思机制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常会碰撞出火花,如幼儿教师不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不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等。因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和家长就园内的教育现象进行交流和反思,以达成家园的教育共识,使家园同心,培育幼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781165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