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研究

2023-04-08 10:2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研究》,欢迎阅读!
性行为,学前,退缩,社交,儿童

关于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研究

摘要】:社会化是儿童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必须的,而社会交往是社会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之相反的社会退缩则大大地阻碍了学前儿童社会化进程。随着对学前儿童研究的深入,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儿童,他们喜欢呆在家里不愿与别的儿童交往;更不愿融入陌生环境。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容易发展成为社会交往敏感,甚至社会交往恐惧症。了解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有利于我们及早采取预防纠正措施,防微杜渐使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前儿童;退缩性行为;社会交往

社会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儿童,他们健康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唯一让父母担心的是他们太畏惧,在人多的场合总还是静坐一旁,他们很难快速融入新环境,这种情形称为社会交往退缩性行为简称社交退缩性行为。这样的儿童在团体中很容易被别人忽略。学前儿童的退缩性行为不但阻碍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会导致更广泛的行为障碍,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此原因我对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形成快乐情绪和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学前儿童初期产生的快乐情绪基本以满足生理需要为主,年龄小时,多是生理因素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多是由社会因素而引发的。除了满足基本的需求之外,皮肤的接触,别人的认同,朋友的赞赏,都可以鼓励学前儿童乐观、快乐的生活。交往的快乐就是一种归属感,因为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可以传递的。学前儿童学会快乐的生活,自然对其社会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不良情感情绪如忧虑、烦恼、厌恶、恐惧等,只有让其发泄,其行为才能趋于正常。因此,要交会学前儿童向父母、向同伴倾诉,或者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用有趣的活动来代替、冲淡和消退不良情绪等,这都有效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

二、增加学前儿童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学期阶段是学前儿童对外信息交流的探索时期,有社交退缩性行为的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他们的同伴圈子往往很小,长此以往,只与几个同伴交往会使学前儿童变得更加孤僻。增加儿童的交流机会有助于克服儿童胆小、怯生等退缩性行为。例如,带学前儿童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玩耍,增加交流机会;同时鼓励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大胆表达增加的观点和看法。 三、加强行为训练

有退缩性行为的学前儿童大多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应的交往模式,很少带来交往成功,因而产生社会退缩性行为。现代教育中所谓社会技能的综合训练,其实质就是让儿童掌握交往行为模式,从行为训练入手以提高交往能力、克服社会退缩性行为的教育方式。交往模式掌握的过程包括语言指导、榜样示范、行为演练和积极强化等环节。

1.语言指导是指向训练者讲明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其意义,重点讲解行为模式的要领。例如:乐乐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此时乐乐家长应该帮助乐乐分析诗歌情景,指明比赛重在参与的精神,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2.榜样示范是指向儿童展现有针对性的、易于效仿、多样化的的理想模本,使儿童能直观地进行观察和模仿,能够依葫芦画瓢,其展现方式有电影、录像、网路等以及真人示范。


3.行为演练指儿童在榜样示范基础之上,加之以练习能够理解的行为模式,直到熟练化的过程,这是行为模式由内化转向外化的关键性心理过程,行为演练的完成,标志着儿童已经学会了相关交往技能。行为演练的基本要求是重复直到转化成为习惯。在此期间,家长要注意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不能操之过急。 4.积极强化是指用奖励引发成功的快乐,激发儿童交往兴趣,消除社交退缩。积极强化可用赞扬、社会关注、某种奖品、活动机会或者代用券等方式进行。要求强化有及时性,当儿童理想行为出现后要尽快给予强化。强化要有经常性,特别在理想行为刚刚发生的阶段实践证明,交往模式无论是作为补救措施,还是作为干预措施,对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改变是有效的。 四、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作为学前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对学前儿童各方面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应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孩子表达、表现自己,给予孩子充分交流的机会。在家庭生活中,孩子记得到尊重又得到保护;正当的需求可以的得到满足,不适当的行为会得到抑制和纠正,宽严有度、官方结合。 五、培养学前儿童自信心

1.自信心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认识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思考问题、乐于周围人交往,保持愉快的情绪。学前儿童在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逐渐发展乐观、勇敢、独立性强等性格特征。

2.成功感是自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激发儿童在尝试的欲望。由于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事情他们经过努力能做到,有些经过努力也暂时做不到。这个时侯,不要勉强儿童,适当是时候还要帮他们一把。著名教育家盖杰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

3.帮助学前儿童养成乐观的态度,学习是在尝试错误中进行的,无论的成功还是失败,这个过程对于学前儿童了解自己、学习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失败,乐观的自我评价,表现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能主动调动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

退缩性行在学前时期已经相当稳定,所以预防和纠正应该越早越好。干预不仅要聚焦于训练社会技能,而且要调节情绪,这是需要多种渠道共同配合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识到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表现、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小英 员春蕊:如何让女儿有主见?学前教育2009年, CN11-1371/G4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7d1055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