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用法

2023-11-03 16:02: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虚词用法》,欢迎阅读!
虚词,文言文,用法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妙招

一、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抚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闻(《庄子秋水》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④辍耕之垄(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对应位置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舟遥遥轻颺,风飘飘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③昔我往,杨柳依依;今我来,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④噫吁嚱,危(李白《蜀道难》 三、看特殊标志: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等。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若”“至如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呜呼等。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等。

四、 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以下四例中的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表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②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③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五、 看具体语境: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a)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是兼词伏焉伏在那里

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是代词,代文章。得焉能够看到它

c)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d)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六、 看删换变化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

比较下列各句中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C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七、 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是介词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是定语后置句,“”“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是宾语前置句,何以以何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是省略句式,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是介宾短语,是介词和、跟的意思。 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是被动句,表被动,是介词的意思。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①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②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③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9e2220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