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

2024-03-12 09:10: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欢迎阅读!
生序,东阳,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

本课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整理生字,读准停顿。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并翻译课文。 3、理解并归纳主要内容。 4、学习用对比表现中心的手法。

5、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从中收获对自己有益的启示。

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整理归纳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在不断积累文言词汇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读熟第一段

3、整理归纳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4、理解归纳第一段主要内容

5、从作者勤奋刻苦经历中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导入新课:

在求学的道路上,有很多榜样在鼓舞着我们,如我们熟悉的 “头悬梁锥刺股” 的孙敬、苏秦,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那么还有一位他也是我们学习上的楷模,他就是宋濂。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送东阳马生序》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学识渊博,受朱元璋征召,为太子讲经,修元史,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即使后来告老还乡,还每年进京朝见皇帝。

本文就是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后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同为浙江金华府人,算作老乡)马生马君则前来拜访,并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于是宋濂写下了这篇临别赠言。

三、解题:

临别赠言在古代文体这种称为“序”,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属于赠序。 “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请用一句话解释课文标题。(送给东阳马生马君则的临别赠言)

四、熟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整理生字:嗜 屈与曲(屈与伸相对、曲与直相对) 叱咄 俟与伺 3、读准停顿: 4、流畅朗读:

五、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自己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天气十分寒冷,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弯曲伸展,(但是)我仍不敢懈怠抄录。抄写完后,跑着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遍各种各样的书。到了成年以后,


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和我交往,曾赶往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脸色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有所收获。

六、整理归纳文言实词、虚词

古今异义词:

余幼时即嗜学: 剩余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如 走送之:跑 双脚交互向前移动;离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 游戏、游玩 未尝稍降辞色:脸色,表情 颜色 或遇其叱咄:有时 或者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 手自笔录:动手 用笔 虚词: 以: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结果,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连词;介词,把 倾耳以请:连词,表目的,来 之:

藏书之家:助词,的 弗之怠:代词,指抄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书

特殊句式:

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倒装句:弗之怠 七、理解归纳主要内容:

1、本段是以第几人称写的? 第一人称(余)表示第一人称的:余 吾(吾日三省吾身) 我(《鱼我所欲也》 予(《爱莲说》

2、写了人生中的几个求学阶段?两个 幼时、加冠后 3、第一阶段中那个词语表明作者对求学的态度?嗜学

有什么作用?语言上更舒缓,感情更强烈,人物形象更鲜明。 作者嗜学的表现: 无书借书抄书

天大寒 弗之怠(以篮球为例) 录毕 走送之 稍逾约 结果:遍观群书

4、第二阶段中哪个词看出他对学习的渴望更强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ad8982ba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