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

2023-01-07 04:2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欢迎阅读!
养老保险,浅析,对策,现状,农村

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困境重要性对策建议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主管划归劳动保障部主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清理、整顿〞,陷入停顿不前的困境,成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以及重要性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各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才能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了奉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才能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方案生育政策在农村的施行,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老问题将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程度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农村居民消费方式分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转移。我国正处于从农业会走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加。〔二〕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家庭形式改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老人已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且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进入老人典型的老龄社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困境的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农民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然而现如今却产生了“政策微效〞的现象,即政策结果间隔 政策预期有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政策微效〞的结果呢?许多研究者大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或是详细操作层面寻求制度萎缩的原因。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发生偏移。


社会学研究讨论的问题很多,但社会公平一直是核心问题。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的,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根本生活要求和生活程度的进步。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面对城乡收入的逐渐扩大和当前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边缘化和弱势化的进一步加深,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投向了城镇居民。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变迁

目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变迁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和构造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出现分化等。这一系列变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鉴于此,政府积极探究为农民养老建立正式制度安排。可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但却又未能很好地适应并促进这一变迁过程。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施行对策建议

1.为纯农业人口〔以经营土地为生的农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在已经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的根底上进展适当的调整与改革。最重要的是改变“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政府给与政策扶持〞的原那么,政府应该给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定的财政投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根本养老保险,政府投入一部分纳入到社会统筹基金,农民个人缴费和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纳入划入个人账户,国家投入要侧重于经济欠兴隆地区。同时鼓励建立由集体补助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式的商业养老保险。

2.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农民工是一个流动不定、庞大而且复杂的群体。因此,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有一定困难的,但鉴于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客观上已经走上了非农化、城镇化的不归之路,并必然会因各种生活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平等意识的觉悟而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诉求,应该从如今起开始起动建立这项制度,并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同情况纳入有差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64c008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