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而”的用法

2023-04-15 12:06:5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中的“而”的用法》,欢迎阅读!
劝学,用法

《劝学》中的“而”的用法之樊仲川亿创作

《劝学》这篇文章一共用了16个“而”,现将“而”的用法逐一归类。

“而”的用法主要有七种:

第一种:连词,表并列关系。 例句: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

第二种:连词,表递进关系。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第三种:连词,表转折关系。

例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第四种:连词,表因果关系。

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第五种:连词,表承接关系。 例句:登高而招

第六种:连词,表修饰关系。 例句:(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顺风而呼

第七种:连词,表假设关系。

例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而”的七种用法,从根本上说,是“而”前“而”后动词关系的确定,动词的关系决定了“而”的用法,要了解“而”的用法,就是理解动作的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说着容易做着难,在具体的辨析过程中,动作关系十分欠好掌控。需要进一步分析“而”前后的句子或者词语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的判断。“而”的用法有几种容易混淆,现在做进一步的分析。

难点辨析一:承接关系与修饰关系

承接关系暗示的是动作的先后顺序,而修饰关系暗示的动作的修饰关系。要想辨析好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得区分好“而”前后的两个动作的关系,如果其前的动作和后面的动作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就要考虑前边的动作是否是后面动作发生的状态,这样就是“而”的修饰关系。

例如: “吾尝跂而望矣”中“跂”的意思是 “提起脚后跟”,这是一个动作,要区分好“而”前后的动作的关系,才干辨析“而”的用法是暗示什么关系。作者“望”的动作与“跂”的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但是,“跂”是暗示“望”的状态,作者其实不是提了脚后跟之后就望了,而是用“提着脚后跟”这个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6a94fa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