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感想

2022-03-28 22:52: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礼记感想》,欢迎阅读!
礼记,感想

浅学礼记有感

时光流逝,转眼《十三经》结课。回顾这中华文化的十三部经书,真是让我感慨古人伟大的智慧。学习之中,《礼记》带来我很多启示,我想结合自己的感悟谈一谈。

《礼记》中,既有历法、日常礼仪的内容,也有关于国家政治,个人修养的篇章。我将主要谈一下后者。

说到治国,必须提《礼运》这篇中孔子对大同世界的描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老实说,在上这节前,我刚学完中级党校。因此,看到这些文字,我脑海中浮现了共产主义社会。当今时代,我们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认为实现它,最最困难的是人们的思想。孔子,在几千年前的那个乱世,就构建了大同世界的蓝图,实属伟大。文中所言的大道,即是实现大同的必要条件。这大道必包含着人民的思想境界。遥想舜治天下之时,舜那圣人般的德行加上智慧的治国方略,人民得以教化,国泰民安。那个时代,离大同世界也许很近了。再观今日,物质水平较那时可谓极大繁荣,但离大同世界的距离呢?显然,当今人们的思想变化了,或者说是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可是人前进的风向标。

在大同世界充满了仁爱,“天下为公”,把天下当成自己所有的,怜之爱之。当代中国,人们很多时候在为了金钱奔波。或许是我年少无知,不晓生活之艰难。可奔波是为了什么?日常生活基本需要?拜金主义带来的欲望?当代国人看的书籍中,很多一部分和赚钱有关。或许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需要人们大力投身于经济建设上来,造就了此等观念。长远观之,这样以来,离大同世界的距离似乎更模糊了,因为重于私利的社会是做不到“不独亲其亲”的。孔子当时觉得自己的大同世界更是空想,就提出了小康,这个“礼仪以为纪”的社会。当今,我们也在极力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提倡礼制仁义是有帮助的。对于大同,还是引用屈原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礼记中,《中庸》篇里讲述了为人之道,并和《大学》一起归入四书中。中庸这一思想,可谓古时君子的指导思想。为了更好理解中庸,我也阅览了一些课外书籍,上面提到,


中庸是种人生哲学一种人生观,主张做事不偏不倚,找到一种适中的解决方案服从于“仁”的前提下,发乎情,止乎礼,学会克制,反对过火和不及。孔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种最高的境界实在难把握。我想,中庸是做事上,度的一个问题。就像大蛇打七寸一样,能否找到那个适度的七寸,那个度,很关键。这时又要提舜了,“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如此的崇拜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记得在我家乡郑州的商城路上路边墙上印着一路的二十四孝图。印象中,之首就是舜了。在课上,老师也讲过舜“父顽,母嚚,弟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想想看,父母几番想害死自己,多么悲凉。每日面对这样的父母,舜毫不记恨,对父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以德报怨,让家庭和以孝。圣人之举!如此家庭竟能和睦,也体现了舜的大智慧。他的两名妻子也是德才兼备,逝世后被人们尊称为湘神娥皇女英。

孔子在《中庸》中谈及了实现大道的美德,“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他也解释了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强调智慧、仁爱、勇敢,这也是很多文人艺术家所提倡的。记得宫崎骏导演的《风之谷》中,女主角娜乌西卡这位少年,在危难时刻勇敢牺牲自我,用自己的慈悲和仁爱保护了家园,拯救了自然。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解了自然之神——王虫,对人类的仇恨。仁爱,这看似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西方的基督教中强调了,无论凡人犯下了多少罪恶,上帝永远永远向他张开怀抱,因为上帝爱他,上帝就是爱。心理学大师荣格曾言,“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仁爱,拯救的力量。

礼记在为人方面多次提及了真诚,在《大学》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如文中所言,真诚是不自欺,还要做到慎独,自欺欺人是小人所为。在我的生活中,我在一些情况没有做到真诚,不坦率,没有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而有所顾忌。现在想来,就如文中所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心里怎么想的,总会显现出来的。不真诚,久而久之,就到了城府极深的境地,只会疏远他人。选择真诚,当实在迷惑之


时,采用中庸之道,会有帮助的。

在学习《礼记》的时候,想到了曾参加的一个训练营,在那里上了几天的关于《弟子规》的课程。课上,讲师强调了为人应“仁、义、信、礼、智”《弟子规》包含了很多礼节,为人之道,毕竟是总结孔子的言论思想,和《礼记》有很多相同之处。《弟子规》作为古代教育儿童的经典,现代教学中几乎未提及其内容。想到了我的教育中学以来,只学习课程要求的,为了应试;大学之后,课程几乎全是理工方面的,当然还包括思修毛概。在文化哲学艺术等人文方面接触的太少。尼采曾针对当时德国大学制度批评,认为沦为政府的工具,让学生深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我,没全面发展。我想,大学中我们应该成熟,不是磨平自己的棱角,而是培养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这个世界,勇敢的认识自己。

十三经这门课,让我沉浸在先秦博大精深的文化之旅中,感谢郭迎春老师教予我的经典文化,我需要这古典文化的灌溉,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的平台。

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我会继续学习感兴趣的文化哲学艺术知识,并在行动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d10e5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