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的过渡

2022-05-17 17:1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的过渡》,欢迎阅读!
初高中,过渡,顺利,数学,实现

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的过渡

作者:翟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9



翟华

(河北省乐亭县第一中学 河北唐山 063600

摘要:由于学习内容的变化和受初中学习习惯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要求,造成成绩下滑。笔者从高中数学特点和学生自身问题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客观、主观两个方面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的过渡 高中数学的特点 学生自身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26-02

高一是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数学学习顺利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部分初中数学佼佼者,进高中后却感到数学突然变的抽象而玄妙,找不到思维的依托和载体,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兴趣。于是,数学学习屡屡受挫,成绩一落千丈,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次接手高一,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部分学生。解决好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渡,成为决定教师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教师要从初高中数学特点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入手,引导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帮助学生重拾信心,顺利度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走上数学学习的坦途。在此,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两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 高中数学的特点

抽象程度陡然提高,与初中数学迥然不同。进入高中以后,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数学的抽象性陡然提高,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距离越来越远,与初中数学学习完全不同。在初中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应用,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生活思维,还能明确感受到生活这种载体对数学知识的承载。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数学语言的表达越来越学科化、抽象化,完全不是初中那种通俗、形象语言所能表达的,学生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断档”,无法从生活语言马上进入学科语言,无法对这些抽象而专业的概念进行认识和理解,比如,高一伊始接触到的“映射、集合、函数”等概念就很抽象,不容易理解,甚至让学生觉得数学突然变得“玄妙”起来。还有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完全不同的思考问题角度,更让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如果不能让学生快速接受和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如同在听天书,不知道教师课堂在讲些什么,更不要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自读课本学会什么。单单是那些概念学生已经被绕的找不到方向了,何谈深层次理解和运用。

教师要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入高中伊始,不妨放慢教学速度,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开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发展,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思维的理性度增加,对学生灵活性要求提高

在初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很到位,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思维解题模式。每学过一个知识点,教师会为学生总结出常见的几种题型,和各种题型之间的变形,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方法等。比如,对几何问题,教师会为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读题干,


找已知条件,并在图形中标出,分析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画图形,寻找已知条件,目的是防止上一步寻找的疏漏,找出更多的已知条件,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推法,从求证结果出发思考,需要哪些已知条件,然后在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或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思维模式和套路。这种方法,在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技巧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定式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这也是学生进入高一后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高中数学的思维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和远离生活倾向向学生提出了更要的理解和思维要求,这需要教师尽快引导学生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形成与高中学习内容一致的数学思维模式。

3 学习内容突然增加,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高中数学在难度增加的同时,学生内容陡增,知识量急剧增加成为造成学生不适应的另一个原因。高中的每一节数学课,学生都要接受大量数学信息与知识。很多时候,对于基础知识教师不再过多阐述,也不再设置辅助练习题,只让学生作为自主解决内容。学生通过练习来消化知识的途径基本被堵上,很多学生数学学习出现“夹生饭”,导致学生学习上存在严重的“消化不良”,这种负积累会加剧学困程度,导致学生对数学完全失去兴趣。

教师要从学法指导上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比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进行学习,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标注,作为课堂关注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将新知识构建于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形成一个知识和思维的整体;对于课堂理解不透彻或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课下及时进行补救或巩固性学习,防止负积累的出现。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基础和学情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比如,在初中阶段只要通过大量做题提高解题技巧的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多做一题多解发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跟得上、懒于练习的学生,要通过自主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来提高数学能力等。

4 学生自身的问题

对教师依赖而导致的思维滞后。初中生对教师的依赖很明显。很多时候,学生对教师没讲过的题型不做任何思考干脆放弃,且理直气壮地说“没学过”。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将与每个知识点有关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总结,提供现成的做题方法。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将各类题型练习熟练,看到某一道题马上想到其类型和解决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熟练地、标准地进行解答。这种学习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智力水平相比严重滞后。

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思考、总结。指导学生在每一章学完后,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现自主整理总结,并养成习惯。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知识归类: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别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再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注重章节间的联系和对接,建立主体知识结构网络化。促使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风格,主动去构建知识、提高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很多学校都实施24h的监管,班主任也为学生制定了详尽的学习、作息时间,有的甚至精确到分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习惯于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只要教师在某个时间段没有布置明确的作业,就不知道带做什么了。部分学生甚至延续了初中的学习习惯,不到上课不进教室,进了教室也不主动预习。由于没有预


习,上课忙于做笔记,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不能及时记下或思考,导致一节课下来,哪里学会了、哪里没听懂自己也不太清楚。部分学生仍以完成作业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至于作业的质量、学习的效果,自己都不太关心。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影响学习成绩。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并自主制定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6 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由于初高中数学内容的变化,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不喜欢那些抽象而深奥数学原理,更不喜欢那些有多个符号组成的算式。没有兴趣的支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变得消极被动。

很大一部分学生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和误导,认为学习这么深奥而脱离生活的数学识没有实际用途,只是为了高考而已。这种观念的错误影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没有兴趣和学习动机驱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被动、机械,且充满了功利性,完全背离了新课程制定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不能实现人人都学到有用的数学教学目标。

教师要善于借助设计教学环节和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函数学习时,设计一些函数在商业、生产中运用的问题,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社会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冬季;举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展示数学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

总之,帮助学生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顺利过渡,是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将这个问题当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将其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初中学习、思维习惯的控制,逐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活动,养成自主探究、主动思考、自我督促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慧.浅探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 中学教学参考,200911.

[2]郑玲薇.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0):5961.

[3]王世美,吴旭鸯.谈在新课程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 20085):11-15.

[4]许国动.国内教育政策伦理研究文献综述[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2):9-12.

[5]武瑞恒.新课标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20075):4-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4a522e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