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我的疑问

2022-09-06 13:1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我的疑问》,欢迎阅读!
二首,古诗,下册,疑问,年级

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我的疑问



古诗二首里的江南春色 颜建国

一个做课程研究和不做课程研究的语文老师差别在哪里?

不做课程研究的语文老师就是教文本,不会探研文本选编者为甚么把这篇课文放在第一课或第十课,这样构架的原因是什么?

做课程研究的语文老师甚至会思考文本中语文因素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一篇文本和前后文本之间的关系,它和学生身心融合的要素有哪些?

我在没有做课程研究之前,想的多是单篇文本,顶多是群文构想,自从钻研课程体例之后,我才知道过去的教研是线性的,之后每读一篇文本,都十分关注它的多面勾连,心中的教研是面画的甚至追求立体的。

比如,这周我开始翻阅人教社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是《古诗二首》,我心中首先的一个疑问是高鼎是清朝诗人,贺知章是唐朝诗人,按照年代先后应该把贺知章的《咏柳》放在前面,把高鼎的《村居》放在后面,但教材编辑者为啥没有这样排列课文呢?

认真阅读课文后,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我才感觉到编剧者的用心与高明:

一、从课文内容来说,《村居》一诗由景写到人,特别是放学后自由


活动的儿童,易于让才到二年级的孩子产生共鸣,不把学习当成苦事,知道学习后的放松是大人所提倡,有助于让儿童知道学习与锻炼同样重要;

二、从认知水平来说,二年级的孩子才在七岁到八岁之间,他们对数和朝代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因此小学低年级教育以培养兴趣为主,这样安排文本就淡化了小学生尚不清晰的朝代顺序,对保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

三、《村居》一诗写得比较生动,画面感和动感比较接近小学生的平时观察和所见;而《咏柳》一诗属于咏物诗体,画面感和第一首相仿,但动感远不如第一首直接易懂,让小学生先学《村居》,打好春天和柳树之间的积淀,接着学习《咏柳》一诗,就可以看成由宏观到微观,由“堤柳”到“一树”把画面拉近看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春天与柳和风的关系,为以后学会观察和写作打好思维基础。

作为思考课程的老师,我最为需要学生知道的是地理中的语文,贺知章是唐朝杭州人,他是状元加“饮中八仙”;高鼎是清朝杭州人,他是令人羡慕的人以诗存的文士。看《村居》《咏柳》二诗均写二月的柳树,再结合南北气候特点,大体可以推知他们诗中的背景应为杭州的二月,和此时北方尚春寒料峭区别开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联想,打开他们思维与探究的小小钥匙。

文本就是本,离开文本是虚无的,不深化文本是板结的,只有拿起课


程的武器,你的课才会游刃有余,上到孩子们的心田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a7cc30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