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2022-04-28 18: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雨寄北》》,欢迎阅读!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教案

一.导入

我国古典文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其中的唐诗,更是以其蕴涵的丰富情感感染着一代又一 代人,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代著名诗人人李商隐的经典作品《夜雨寄北》

二.你所了解的李商隐

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先来谈谈他们眼中的李商隐。 教师投影,作者简介。 三.讨论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讨论学习方法:学习诗词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先让每人独立思考,并在四人或六人学习小组内自由表达,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说出自己的认识,三个自主:自主诵读,自主体验,自主欣赏。(投影)

讨论学习内容;从学习一首诗的顺序来看,我们先体验和欣赏什么,再体验和欣赏什么? 首先要体验和欣赏的是作者扑面而来的情感;第二要体验和欣赏的是诗词的内容;第三要体验和欣赏的是诗词的语言。

诗词的情感 诗词的内容 诗词的语言(多媒体)

第三环节时间可以紧缩,若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直接投影。 四.一读,体验和欣赏情感

1. 学生自由诵读,积极体验。

2. 教师给出诗歌平仄、韵脚(投影)。学生在关注了诗歌的音韵节奏后再次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不断体会诗歌。

3教师:请各位体验和欣赏这首词的情感。读完后用一句话写下体验到作者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最后教师谈自己的体验:我读这首词,体验到的情感是孤独、思念。 5深入学习。让学生结合背景,加深理解体会。 6教师补充背景资料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李商隐曾在四川东部住过。当时,他的妻子王氏留在长安。 这首诗是他收到王氏来信后回答她的。从李商隐的其他怀念王氏的诗篇,特别是王氏死后悼念的诗歌看,他们夫妻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五.二读,体验和欣赏内容

教师:再读全诗。请各位边读边体验和欣赏表达情感的内容:读完后按照课文顺序,以此说明作者用哪些内容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君问归期”妻子来信的内容应该很多,作者只挑了这句,看出什么?(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未有期”看出什么(归期未期,加深思念。补充:诗人这时离开了桂林郑亚幕府,留滞东川,一是没有适当工作,如何能够回去呢?所以这“未有期”包含了多少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难归的抑郁难堪之情,然而写的很平淡,这当然是为了减轻妻子精神上的负担。

2.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句借景抒情。巴山之畔,旅社独居,一道摇落的秋天,又遭连绵的秋雨。秋雨不停,秋池已涨。遥夜难眠,孤灯听雨,客怀离绪,不问可知。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抓住“共”、谈话的内容,体会夫妻间的情感。“何当”可见是想象。 类似《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学生交流后教师再谈自己体会。 六.三读,体验和欣赏语言

1.自由诵读,积极体验。读前教师说明:请大家边读边体验和欣赏表达内容的语言,读完后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两句词句,写下自己的“一句话欣赏”,说说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2.小组交流,教师说说自己的体验。 3.教师介绍研究者的研读欣赏。 七.四读。换位体验作者情感。

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妻子的,有人说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你怎么看?应该说,情感是共通的,思念之情可以是妻子丈夫,可以是亲人朋友,任何真情都是可以跨越时空的的。我想,你也肯定体验过离别思念之情,假设你就是一个饱尝离别之苦的人,请你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



板书:

思念深切

实写 虚写 巴山夜雨 话巴山夜雨 一唱三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20a54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