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

2022-07-23 21: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永遇乐·落日熔金》教案》,欢迎阅读!
鲁人,选读,宋词,选修,唐诗



《永 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的特色。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词人简介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主题的社 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悲苦凄凉 2、写作背景

临安(浙江杭州),当时南宋已较安定,元宵节日,临安呈现一派热闹繁荣景象,作者在饱经忧患之余,抚今思昔,作此词以抒发故国之思,流离之感。读来似乎淡泊,却包含无限感慨。此词所表现的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引起过不少爱国者的共鸣。 二、全词解读

1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字音:

铺翠冠guān niǎn金雪柳 带争济jǐ) 风鬟huán

2、注释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次第:接着,转眼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怕见:懒得。

三、整体感知

上片:写如今元宵的情景 下片: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 (一)上阕赏析

1试着从词的上阕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说说透露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心境?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人在何处” 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 “春意知几许” 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次第岂无风雨” 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战兢兢、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对突现词人心情有何作用? 景:绚丽的元宵晚景图 作用(表现手法)乐景写哀情,更好地突现了词人家亡国破夫死的无限伤感。

上片总结:

写今年元宵的情景。描绘乐景寄寓哀情。 (二)下片赏析

1、下阕前六句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答:开头六句,写出了在汴京繁华兴旺的时代,元宵时,妇女们头上戴着装饰珠翠的






帽子,插戴着以金丝为饰的雪柳,竟相打扮,看谁整齐漂亮的兴高采烈的场面。描绘出昔日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及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 2、分析词人心境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自惭形秽、心灰意冷、孤独失落的悲苦心境.

既然作者不愿外出,又要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 体现了词人对现实的感伤和对往事的追念。 3、简要分析句中“争”字的表达效果。

答:在此是争相之意,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以此表现昔日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 4、下片总结

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今非昔比,突出今之凄凉。 三、表现手法

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对比手法

(2)①今昔对比。 ②人与己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 (3)通过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的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四、全词总结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景写哀情,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朝的落寞,体现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五、课外补充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表现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1)此诗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作者选取了细雨,春水,春风,芳香的野梅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光图,三四句的归意断肠加上注释中的唐末逃避乱世的背景,可知诗人写的是 3)通过美景更加表达了诗人乱世之际、漂泊异乡、思乡怀人的悲伤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25bf4a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