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扬州慢》教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2-10-28 12: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扬州慢》教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欢迎阅读!
鲁人,扬州,选读,宋词,选修

《扬州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扬州慢》,抓住词眼,分析意象。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对比扬州的今昔变化,深刻体会黍离之悲。

2.学生自主鉴赏优美词句,特别是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全面把握词作在炼字、修辞、情感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比、衬托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PPT展示图片展示历史上苏州之美;

2、历史评价扬州的话: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

3、教师: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的名篇佳句:南朝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写了扬州的富庶繁华;唐朝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了扬州的风光美丽。公元 1176 年,21代岁的青年才俊姜夔来到了被金兵洗劫后的扬州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好奇走进他的名篇《扬州慢》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绪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展示学习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扬州慢》,抓住词眼,分析意象。 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比、衬托、用典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

设计目的:学生读学习目标,这样可以了解到这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思考与体悟,知晓自己学习的方向。 三、略读小序,提取要素

1、诵读小序,字音语调。

2、概括小序的内容:序言用记叙的方式交代时、地、人、事等具体信息。 3、思考: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诗序》:《黍离》,闵宗周(西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板书:昔盛今衰之悲, 国家沦亡之悲。 设计目的:(一)学生自读文本,把握字音;找出作者交代的创作信息。(二)梳理文意,体会“黍离之悲” 四、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大声自由诵读三遍,



- 1 -


2、学生齐读注意字音,注意感情

设计目的: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体会词意。

五、对读:疏通词意

1师:我们在朗诵中细细揣摩一字一词,一句一段。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词句的意思,把你觉得难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读,教师巡堂,不时和学生个别交流,提醒学生拿起笔作勾画。 3、学生提问,理清词意。 4预设示例:“寒”除了指天地间的寒意,应该还指号角声预示紧张的战备让人觉得冰冷可怕。关乎自然、关乎耳目,关乎人心,层层推进,把敏锐的触角伸向心灵最柔软敏感的地方。

设计目的: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感情。涵泳重点词语理解寓情的作用。

六、概读:分析结构

1、读上阕,找出最能反映扬州今日情形的一个词。为什么? 2.读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3、作者在词中并置了扬州的今昔景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空城——景 惊——情

4、作者在词中并置了扬州的今昔景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今昔对比,升华黍离之悲。

设计目的:抓住词眼,能从最简单的文字里分析结构,思考其丰富的内容,明白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意义。 七、精读:融景悟情

要求:找出并共同鉴赏你们最喜欢最有感触的句子,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用诗一样美妙的语言表达你和这首词的心灵碰撞。

方式: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预设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预设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3fc02e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