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送韩侍御之广德翻译赏析

2022-05-05 21:1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送韩侍御之广德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广德,古诗,赏析,翻译,韩侍御

古诗送韩侍御之广德翻译赏析

《送韩侍御之广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注释】 ⑴韩侍御: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由殿中侍御史出为广德令。广德:今属安徽。《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宣城郡有广德县,本绥安县,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更名广德。 ⑵绣衣:指富贵荣耀的时候。《汉书》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颜师古注:“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⑶贳:租借,赊欠。《汉书·高帝纪》:尝从王媪、武负贳酒。颜师古注:贳,赊也。”陶渊明尝为彭泽县令,故用之比拟韩侍御。倾:尽,用尽。 ⑷暂:短时间。就:副词,趁着。赊:赊欠。陆游《纵游归泊湖桥有作》诗:“村酒可赊常痛饮。 ⑸酣歌:沉湎于歌乐,也指尽兴高兴。《南史·梁宗室萧恭传》: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泉明:即陶渊明。《野客丛书》《海录碎事》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为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杨渊之称杨泉,非一字泉明也。《齐东野语》:高祖讳渊,渊字尽改为泉。 【鉴赏】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理想的积极精神,连这首七言绝句送别诗也不例外。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1


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



2


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335d8a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