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示范教案

2023-12-19 18:3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歌的行板》示范教案》,欢迎阅读!
行板,教案,示范



《如歌的行板》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如歌的行板》,感受/体会乐曲中的音乐情绪。 2.哼唱并记忆A段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如歌的行板》,感受/体会乐曲中的音乐情绪。 2.哼唱并记忆A段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歌的行板》。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为它流下眼泪。并说通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正如亨德尔的《广板》一样,世人有时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歌曲介绍

《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后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 2.柴科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

1 / 3






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 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他的作品常被各国剧院所演奏,在中国一些剧场或公众娱乐场合,用他的乐曲做伴奏编排的现代歌舞,在某些地方也深受大众喜闻乐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设计意图】介绍柴科夫斯基,使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3.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代表人物如波兰的莫纽什科、匈牙利的埃尔凯尔、捷克的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纽斯、俄国的格林卡、巴莱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和柴可夫斯基等。

【设计意图】介绍民族乐派,引导学生将音乐置于其“背景环境”之中,感受音乐创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

4.欣赏乐曲《如歌的行板》

思考:(1)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主题?说一说不同主题情绪上何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思考得出答案,激发其思维能力。 5.分段欣赏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1)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片段1)。

2)第二主题

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b2e6e7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