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案例

2022-12-18 01:0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贸易壁垒案例》,欢迎阅读!
壁垒,案例,贸易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浙江一家专门从事女装出口的制衣公司将一批成衣按订单要求发往德国时却被拒之门外。纳闷不已的经营者被告知:不是服装尺寸不对路,而是小小的钮扣出了大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

浙江绍兴雪尔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国良告诉记者,纺织品出口在欧盟国家的检验中有几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染料中的偶氮和19种分散染料(染原料的几种有害化学成分)是否超标。入世后,作为纺织大县的绍兴出现了空前的出口好势头,但不少绍兴纺织品在欧洲国家屡屡受挫,多数问题出在染料上。

痛定思痛,永通集团积极寻求破解绿色壁垒之法。当初,国内化工行业还没有环保染料,永通就用国外的,尽管在大力开源节流之后,成本还是高30%,出口几乎无利可图,但是永通人下定决心,要在世界市场上打响这绿色牌。集团不仅将染料全部改为环保型产品,还斥资2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检测中心。

破解了绿色壁垒后的永通集团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秘诀一样,顺利打开了欧洲市场,并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中的份额。这家10多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去年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创下了产量、销售、出口三项全国冠军,外贸出口超过1亿美元,产品行销75个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占了40%。今年前三个月,产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让业内人士连连称奇。如今,随着国内环保染料价格的总体走低,永通集团的效益显著提高。总经理李传海深有感触地说:绿色壁垒不可怕,关键是要图破壁



2、绿色贸易壁垒案例

中国——欧洲:冻虾仁遭退货案

浙江舟山出产的冻虾仁以个大味鲜名闻海内外,欧洲是它多年来的传统市场。然而,最近舟山冻虾仁突然被欧洲一些公司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一问原因,原来当地检验部门从部分舟山冻虾仁中查到了10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冻虾仁里哪来的氯霉素?浙江省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结果发现,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造成大量退货。

随着我国入世,贸易壁垒正在消解,但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特别绿色壁垒日趋严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浙江省省长柴松岳说,“‘冻虾仁事件给我们上了惨重的一课。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方面的原因而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状况已经不在少数。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繁荣、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绿色食品规范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尽管目前已形成了由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但绿色食品的数量和产值仍然偏低。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1100多家企业生产的2000多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食品生产量


一年为1500万吨,年销售额400亿元。这个数量在总体上还是偏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绿色产品太少了!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说,浙江省有那么多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但评上国家级绿色食品的只有8个,这样下去怎么适应国际竞争?绿色食品品种和数量过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在农业生产上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农业部有关专家在浙江省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提出,我国入世之后,质量将成为绿色食品的生命和市场价值所在,必须严格执行科学的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否则是无法抗拒洋产品的挑战的。

冻虾仁事件中吸取教训,浙江省开始制订一系列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活动的措施。杭州市对肉猪实行强制性尿检,凡发现有瘦肉精等激素的,一律不准上市,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浙中山区磐安县提出生态富,县委书记刘树枝说,“9年后,磐安县绿色农产品的产值要达到农业总产值95%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表示,省政府已经拿出100万元,让省农业厅抓紧制定浙江省的绿色食品标准,准备先在省里评绿色食品,评上绿色贴上标签的,由省政府给以奖励,评上一个奖励一个,动员越来越多的农户自觉地参与绿色食品的开发。

3、国际贸易救济措施案例

新华社伊斯坦布尔511日电(记者 陈铭)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11日在此间召开的第四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上说,中国一直将最不发达国家作为援助重点,用实际行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向他们提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中国已经向最不发达国家先后援建了近千个各类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和交通等领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500亿美元,明确要求将资金优先用于最不发达国家。2009年,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占当年对外援助总额的40%,2010年超过了50%。

与此同时,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减免债务,减轻负担,促进受援国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10年,中方已与非洲、亚洲、拉美地区和太平洋等地区的50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到期债务423笔,其中免除44个最不发达国家共238亿人民币的债务。

为了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提高贸易能力,中国政府目前已经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的多数对华商品实施了零关税,开放市场,扩大进口,实实在在地帮助受援国产品对中国出口,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中国已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柬埔寨等国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促进当地投资、增加税收和解决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已经为最不发达国家培训各类官员和技术人员26万多名,今后5年将培训8万各类专业人员,以增强最不发达国家自主发展能力。



4、社会标准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b4828d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