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25 19:4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对策,存在,过程,组织,我国

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古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8



/南京大学社会学??/郑州科技学院

要:本文通过总结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身专业所学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加快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发展。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五位一体”

一、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的单位制在逐步瓦解[1],居民生活的区域出现混合杂居的现象,时代呼唤新的治理模式。因此,社会管理转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社区制以来,社区治理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彰显,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社区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社区中。在肯定社区社会组织对社会建设起到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社区社会组织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较低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是指组织获得政府、社会和公众信任的能力。社会组织公信力的对象分为两类:社会组织自身和社会组织利益相关者。对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而言,公信力反映的是组织自身的信用水平;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公信力反映了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信任程度。对于我国社区社会组织而言,其公信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组织自身的信用不足、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信任程度不高两方面。

(二)社区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界限和角色定位模糊

社区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一部分政府下放的公共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基层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界限和角色定位还不够清晰,一些基层政府和社区的领导、工作人员的固有观念严重,他们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了解不甚清楚,不能正确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与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2]

(三)社区居民参与意愿不强

目前,大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属于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其下拨的运作资金有限,这其中还包括组织内全部社区社会工作者工资的发放。当前,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时需要招募志愿者来协助社会工作者,且因为组织资金有限,居民参与活动时所需材料有时需要自备或自费,但不论是担任志愿者还是参加活动,居民们都没有太多的参与热情。即使是参与人数较多的社区“老年大学”,也因为招募的志愿者老师人数有限,活动略显单一,不足以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二、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成因




(一)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了解甚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有限

一般情况下,社区居民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到麻烦需要帮助时,大多会去找地方政府部门或社区居委会,很少会寻找社区社会组织。因为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之前的印象中,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只是承接政府部分权力下放的载体,并不了解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具有服务职能。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了解甚少是因为一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自身专业能力还不够强,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建设还不够完善。并且,有些社区社会组织内的社会工作者缺乏对社区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社区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社区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当前,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内部没有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成员的构成均以中老年人为主,甚至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对于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服务类或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而言,没有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策划社区服务项目、制订组织运行规划,组织是无法良好运行的。

(三)居民处于“原子化”生活状态,缺少参与的平台和渠道

社会的“原子化”是指社会是由相互独立的个人组成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之间缺乏共同体式的有机联系,从而呈现出互不关心的状态[3]P296)。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强,原来社会组织中的次级社会群体圈子被打破,群众从熟人社会逐渐步入陌生人社会。这在社区中表现为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加大,居民之间连接性弱,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淡漠,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我国转型期的新生事物,在很多中、小城市社区中,社区社会组织初见雏形,甚至有一些更落后的地区至今还未建设社区社会组织,这就导致社区居民缺少参与社区活动或社区服务的平台和渠道。

三、促进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展的对策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更加激励社区社会组织自身不断发展与进步。因此,笔者就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发展与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建议。

(一)内外兼治,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公信力

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与传统的行政机构相比,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结构治理不够规范,组织外部缺乏有效监督。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甚至一些社区社会组织也背离了社会公益的正向目标,使这些组织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体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第一,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第二,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自律机制,自觉主动地定期向政府、社区及居民公开服务项目情况,如资金使用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量表等。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其进行严格的外部监督,克服其可能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和社会公信力不足等缺点。第一,政府应积极引导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如加大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力度,出台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等。第二,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监管体系,积极主动地接受利益相关者的质询与监督[4]P254)。

(二)各司其职,明确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界限和角色定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新进入城市的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需要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补充,不断加大便民利民服务力度。另外,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所具有的一切职能,处理好与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充分地调动参与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下放资金促使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承接社会部分服务项目。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监管,建立公平规范的服务供给体系,最大程度提高社区公共服

务水平。

(三)对症下药,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愿

在社会“原子化”生存状态下,社区居民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为改变这一现状,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症下药,从源头着手。首先,要培养社区居民的集体意识和社区归属感,通过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注重挖掘社区居民个人潜能,可以通过选举社区带头人、社团领导等方式,给予部分居民管理权力,增强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信心和能力。最后,要提供一定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建立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平台,可以通过组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为居民表情达意提供渠道。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社会组织被明确列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协商主体,并全方位广泛参与新时代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建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经济中介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社会组织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社会建设中,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的协同共治,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供各类服务。

概括而言,社会组织已经被视为新时代治理体系的重要主体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但不容否认,我国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员,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征程下,必须结合我国社会改革现状,立足现实,高瞻远瞩,积极思考和探索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崔丽霞.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方式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99-200.

[2]刘春湘,邱松伟,陈业勤.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J].中州学刊,20112):106-110.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古?瑶(1995—),女,河南新乡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e4ce11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