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计骗《兰亭序》

2023-03-30 08: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太宗计骗《兰亭序》》,欢迎阅读!
兰亭序,唐太宗

唐太宗计骗《兰亭序》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之友》 2013年第9



吴正芝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共41 人,到会稽山的兰渚,即今浙江绍兴西南水边修禊(在水边祓除不祥,实际上成为一种游乐)。他们在兰亭饮酒赋诗,非常高兴,王羲之酒酣之际,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挥毫疾书了一篇28 行、324 个字的《兰亭序》,这就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王羲之书法的杰作。

《兰亭序》问世后,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大奇葩,众口交誉,风靡后世。南朝梁武帝萧衍在评《兰亭序》时说:“王右军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故历代宝之。”《兰亭序》被后世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因此历代喜欢王羲之书法的人,都想得到它,相传最后为唐太宗用诡计所得。

唐太宗在文学和书法上颇有造诣,能写一手漂亮的飞白。他即位不久,就在全国搜购图书和名书法家的墨迹,得到了大量王羲之的墨宝,可就有一件,传说中最精彩的《兰亭序》未得到。

《兰亭序》到底落在谁手?

经多方打听后,唐太宗了解到,王羲之本人对《兰亭序》也极为珍视,当作传家宝留给子孙。传至第七代孙为僧人智永,也是一位大书法家,智永年近百岁去世时,将珍藏的《兰亭序》交给弟子辨才保存。唐太宗三次将辨才召进长安,出重赏要他献出《兰亭序》,辨才一直推说在战乱中早已遗失,不知下落。

后来,在辨才主持的寺院越州(今绍兴)永钦寺中,来了一个潦倒的书生,辨才和他交谈得很投机,于是请他到房内坐,一同下棋弹琴,彻夜长谈诗文历史。第二天临别时,辨才请书生有空就来玩。书生果然常来,二人饮酒、谈诗、论文,感情更融洽了。一次谈起书法,书生说:“我过去学过二王的楷书,对书法非常爱好,现在随手还带着二王的几份墨迹。”辨才一听,触其所好,马上说:“明天拿来,我们欣赏一下。”第二天书生带了好几份二王所写的墨迹,辨才细细地看过之后说:“真倒是真的,可惜还不是二王写得最好的。我有一份真迹,很不寻常。”书生问:“是什么帖?”辨才说:“兰亭序帖。”书生笑着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兰亭的真迹哪能存在,你这大约是拓出来的伪作吧?”辨才说:“我师傅珍藏多年,临终时亲手交给我的,你明天来看吧。”

第二天书生来了,老和尚爬上梯子,从屋梁上挖的洞中,取出那珍贵的《兰亭序》。

不久,辨才有事出门。书生一个人来到他的书房,将《兰亭序》及自己带来的二王字帖都拿走,然后来到地方长官处,从怀中掏出一道圣旨,原来书生是御史萧翼装扮的,奉旨前来设计取《兰亭序》。这是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龄定下的骗取《兰亭序》真迹的计谋。唐太宗得到

《兰亭序》后,如获至宝。临死前还嘱咐儿子,要把《兰亭序》带进棺材里去。李治遵从父命,果然用玉匣装着《兰亭序》藏在唐太宗的坟墓昭陵里。后来五代时,一个叫温韬的人盗掘了昭陵,从此《兰亭序》的真迹便真的失去下落了。如今我们看到的,都是唐代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或临本。尽管如此,《兰亭序》的风姿和神采总还可看出几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03ae6c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