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第四十八章 利惧

2022-07-03 04:0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第四十八章 利惧》,欢迎阅读!
韩非子,红林,悟道,利惧,四十八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四十八章 利惧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指明“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意思很明确儒生用微妙之言立法,并不是真正为民服务为君着想。君主治国以民为本,自然要以民众的生活习俗为依据和出发点,以改善民生和社会风气为落脚点,切不可以儒生的“乌托邦”理想社会为依据和出发点,这是明显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法,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现实是发展的结果。君主治国既要尊重现实承认现实,也要尊重历史。民众的生活习俗是发展的结果,历史的沉淀,是民众真实思想与想法的表现。君主治国就不能置民众生活习俗于不顾而无的放矢。其实,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公司管理的层级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或是高出实际情况一个等级,循序渐进的改良或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稳健发展,长久长青。冻僵了人要用雪搓,而不能用热水擦身。

凡是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政策结果都会适得其反。这里的"实际情"就是国情民情,还有民众的希望,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的富足强盛,这是大势。君主治国要顺势而为,逆势而为叫治反,治理反了,结果可能导致社会混乱。君主治国政策的反治,在君主看来只是一项政策错了,对于民众来说却是天灾人祸危害巨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治国如烹小鲜的意思,因为危害巨大。

我们反对儒生妖言惑众,乱君祸国,那我们需要什么样人呢?韩


非子认为“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意思是:至于推崇忠贞信义的品行,必将尊重那些诚实不欺的人。诚实不欺负别人是忠贞信义的表现。不欺,就是尊重、守信、守则。社会行为最基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原则就是不欺,尊重彼此,遵守彼此认定的约定,要有信用。如果人人都是不欺之人,那天下就守信守法,这是至治之世。

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欺之士,因为“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意思是:诚实不欺的人,也没有什么欺诈人的法术。就是这么简单,因为不欺之士无欺人之术,说明他没有欺负人的办法,或是从本质来说就没有欺负人的心思与心态。韩非子的这种解释很直接直白,没有什么过多的说明,不欺之士无不欺之术。这句话仔细理解起来有点难,尤其是“亦无不欺之术也”,也没有什么不欺负别人的办法。 韩非子举了两个民间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布衣相与交,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意思是:而平民之间彼此交往,没有大宗钱财可以互相利用,没有大权重势可以互相威胁。所以才要寻求诚实不欺的人。无利益之争,无权势之争,何来欺负之说。其实,韩非子道出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是普普通通的柴米油盐的生活,没有什么厚富相利和威势相惧,过的都是平平常常的生活,这就是“小国寡民”思想的体现,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样的平凡人,过着平常的生活,只求平安一生,这样的社会才要寻求诚实不欺的人。

【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无不


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

在韩非子时代,耕战是国策,绝大多数人都从事农耕。各地之间交通不便,商业不发达,人们无需处出做交易,就在本地生活劳作。韩非子的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律法就应该按此实际设定,而不是按“厚富相利和威势相惧”设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c8fc33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