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古韵琴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3-01-09 14: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音乐_古韵琴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分析,古韵,课后,教学设计,反思

课标分析 一、课程基本理念分析 1 突出音乐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本节课我尽量多给学生创造聆听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2 弘扬民族文化 华夏5000年文明之国,文化底蕴深厚,音乐课也是很好的传承窗口,本节课从古琴,到琴歌与古诗,再到琴歌的传承无不充满了华夏古韵! 3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本节课的音乐教学中我安排了唐诗入歌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聆听创等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评测练习

1、能够比较深入的了解古琴的构造、了解古琴的演奏方法、听辨古琴的音色。 2、理解琴歌的演唱形式,知道琴歌是古代非常流行的演唱方式。 3、通过欣赏学唱《阳关三叠》,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效果分析

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动下,一直在一种发现——聆听——探索的线索下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节课里面,我把知识点分成了前轻后重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古琴,通过看、听、辩等方式来了解古琴,学生都达到了能够听辨古琴三种音色的能力。第二部分是学唱唐代琴歌《阳关三叠》在上下阕的学唱中,通过难点乐句的分析学唱,步步击破,并穿插情感分析,也达到了理解歌曲并内化为自己心中的感情的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出古琴的韵味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古琴知识、观看古琴演奏视频、欣赏琴歌、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手段,学唱、表现琴歌《阳关三叠》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重难点: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琴歌《阳关三叠》,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系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古琴图片。问:同学们认识这件乐器吗?同学们边看图片边讨论。教师讲一讲伏羲造琴的神话传说。 二、认识古琴

1、观察古琴特征:

同学们仔细观察古琴,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琴弦,有七根弦,又叫玉琴、瑶琴、七弦琴。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元素,后来西周的周文王加一弦,他的儿子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琴长3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有365天。 琴面上的白点叫“徽”,是用来标明音位的,共有13个,一般用贝壳制成镶嵌在琴面。象征着一年有12个月加一个闰月。

观察古琴背面:古琴背面有出音孔,中间大的叫龙池,小的叫凤沼,都是发音的部位。 2、听辨古琴音色

古代文人雅客讲究四大技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叫“琴棋书画”,排第一位的就是古琴,可见古琴在当时的重要性。一件乐器,我们除了了解他的外形,最主要的还是听听他的音色,


古琴音色优美、深邃,有三种不同音色(1、泛音的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学生听泛音的音频,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你觉得他的音色像什么?(优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按照老师给出的图片提示,说出泛音代表什么(称天声) 2、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学生听散音的音频,讨论一下她的音色,(深渊、雄浑、厚重,犹如钟磬之声)按照老师给出的图片提示,说出散音代表什么(称地声) 3、按音,又称走手音、案音、实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继而左手揉弦以产生吟音,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绰、注、吟、猱等指法产生的吟音和滑音是古琴重要的最具特色的表情性音色(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 三、学唱琴歌 1、老师范唱

今天老师来推荐一首唐代琴歌,这首琴歌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首琴歌的名字叫《阳关三叠》同学们听听琴歌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教师在视频伴奏中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别忘记动作)学生听歌,考虑琴歌带来的感受(古朴优雅、随琴声轻吟低唱的感觉)教师:对,这就是琴歌的演唱方式,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我国古代文人最喜爱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这首琴歌来自哪一首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你还记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2、学唱

1)看自制动画第二遍,师:下面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再次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听听这一遍的歌词有什么变化?通过歌曲你能你联想到什么画面?歌词有什么变化?

古诗中提到了好多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渭城在今天的陕西咸阳市,阳关,在今天甘肃敦煌,是我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安西,是唐朝在新疆设立的安西都护府。是现在的新疆西北部。同学们想象一下,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送别友人到那么远的地方,再想见一面简直是太不容易了,所以才会有今天的依依不舍啊。这个表达依依不舍心情的旋律反复演唱,一共出现了三次,故称“三叠”。今天我们只学唱歌曲的第一叠。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叠的上阕,上阕就是四句原诗,咱们先来朗诵一下,体会一下作者送别友人的心情。(播放幻灯片,学生朗诵)

2)跟随老师琴声哼唱上阕(用wu 半打哈欠的状态),学生边听边跟唱,看歌谱,(目的是注意每一句的结尾的二分音符)

3)唱上阕的旋律 学生随琴视唱上阕曲谱

4)听录音,听录音之前告诉学生这里面有一句采用一字多音的创作手法,同学们仔细跟唱,看谁能找出来? 5解决第二乐句一字多音的难点(出示第二乐句歌谱以及我设计的手势图)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离别意,演唱时带有依依惜别之情。

6)看歌谱听音频(第三遍)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现作者内心翻腾、激动的心情?生:遄行。同学们跟老师做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气息长?双手叉腰,用闻花的感觉深吸一口气,一直吸,一直吸吸到你双手叉腰的地方,感觉你的腰正在变粗,好,停,现在我们慢慢的呼气,看谁的气息长,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来练习一个字,行(发声练习,连几个即可)唱“遄行”之前,深吸气,气沉丹田,吸饱满,必要时讲一讲节奏、连音线。遄行,发“行”ing,这一句是全曲的最高音,只要把握住这里,整首歌曲的灵魂就有了。作曲家运用了怎样的旋律来表达内心激动不平的情绪呢?(6——6的八度大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4bad64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