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跨文化交际

2022-04-28 18:5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跨文化交际》,欢迎阅读!
跨文化,交际,中日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

1112262 对外汉语 陈锐

因为我学习日语快一年了,教我们日语的王老师留学日本的时间很长,常常会在课上讲一些他在日本的见闻;而我自己在大学这两年来也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日本人。所以我想就语言方面(因为日语从很多方面都可以反映日本的文化)以及日常交流的一些实例来谈谈对中日文化的理解。

首先,我对日本这个民族整体的影响就是严肃、谨慎认真、内敛。可能我之前受到的教育或看的书籍对我有一定的刻板印象,但我接触的日本人大多也是符合这样的定义的。

大一的时候曾参与辅导留学生参加HSK歌唱比赛,我室友的语伴就是一个日本男孩。他很积极地要求我们为他提供汉语及唱歌方面的指导,后来还约我们Hao123练习唱歌。那天在KTV我们听他唱了整整一个小时的《突然好想你》(他的参赛曲目),每唱完一遍他都会问哪个地方有问题,应该怎么改善,然后用笔记下来。(我当时辅导的是一个韩国人,基本就没有主动问过我唱歌这方面的问题,光顾着和我们聊天和各种玩儿,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足以体现他的谨慎与认真。后来那年的HSK比赛彩排还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在观看日本学生表演的时候尖叫、喝彩表示欣赏,但日本学生却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表示十分的不愉快。这或许也与他们本身性格的内敛以及对中国人的不了解有关。

其次,我想说明的是,日本真的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国家;等级观念也很明显。中国虽然自古称为“礼仪之邦”但是在很多方面我觉得做的并不如日本或韩国,日韩两国作为东亚儒家文化圈,把很多传统的东西都保留到了现在,而中国则在现代化地进程中舍弃了很多不应该舍弃的东西;至于日本的等级观念,可能由于日本更多的吸收了儒学“忠”的观念(中国则把“孝”放在第一的位置),所以他们的等级观念更多的体现于下级对上级,并且在语言方面很直接的表现出来。而中国相较而言,则更多的要通过实际的一些活动来表现,单单语言方面的区别其实很小。

在日语的系统里面,分为基本体、叮咛体和敬体三类。什么时候用什么形式都有明确的规定。表达同一个意思,比如“您辛苦了”,上级对下级是“ご苦労さまでした”,下级对上级是“お疲れ様でし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并且在日语中,和语发音且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多在前面加上“お”“ご”表示文雅与礼貌。

我每次和我的语伴见面,最开始刚见面的时候她总会微微鞠躬一下,可能是在本国有那样的习惯,到中国觉得应该入乡随俗,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无法习惯,所以鞠躬的幅度不大,不仔细观察也不会发现。和她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在吃饭之前往往都会说“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始吃了),我对这一点表示十分诧异,因为我一直觉得这只是日漫和日剧里面的夸张表现而已,而我的语伴却告诉他们就是有这样的习惯,就算是一个人吃饭也会说。其实日本有很多这样的最开始表示礼貌,久而久之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的语言。比如回家开门后不管家里人是否在一般都会说:“我回来了!如果这时家里人在的话就会回应答:“你回来啦! 一般日本人在去朋友家或者别人家里的时候,进别人家门口时会说:“打扰了!

我在帮语伴补课的时候最开始是说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报酬的。而每次上完课的时候她都会递给我一个信封,里面就是补课收取的费用。其实这个报酬


真的很少很少,完全没有必要专门用一个精致的信封装着给我。不过这也正能说明日本人的礼貌,他们往往很注重外包装,给他人很愉悦的享受。所以我们的老师说,和日本人浅尝辄止的交流其实是挺舒服的。因为这是一个注重“沉默是金”的民族,许多他们内心的想法,其实我们很难感觉得到,因为他们并不会很强的流露出来。

但是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或多或少不能接受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禁忌。中日的渊源与牵绊注定了我们与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的联系必定越来越紧密。我们只有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做到在交流中避免像之前HSK比赛的时候发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兵家曰,“知己知彼”,如是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8bffc0f524ccbff12184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