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2022-05-19 05:2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中国,现状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挑战

2008-06-03 16:29 作者:佚名 来源:出处:pckids 录入:caomin 收藏本文

关键字:幼儿园 教育问题 教育理念

导读: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l.幼儿教育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2003教育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2007年全国3-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56岁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36岁幼儿教育;但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即使能够实现这一计划,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外不能接受幼儿教育的适龄儿童人数仍然十分巨大,先圣孔子有教无类的理想还远远未能实现。

2.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首先,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人数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130.2,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了136.1,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质量不高。据《200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占不到50%,边远农村地区更是不到30%,甚至还有4.86%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不具备高中学历,这一部分教师数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36909人。 另一方面,管理混乱、规章不健全,导致幼儿教育质量难以监管。


此外,还有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再加上有限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在现阶段幼儿教育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造成城乡之间以及城市的优质园千口薄弱园之间巨大的质量差异。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中国社会新兴的中产阶级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更高的教育需求,因此,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反映在幼儿教育领域。一些大城市的顶尖幼儿园(包括公立幼儿园)具有堪称世界一流的师资、设施、管理和课程方案,设施过度豪华,而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幼教机构,其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则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3.作为幼儿教育核心的课程改革任务艰巨。

作为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教育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政府文件表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全球各国概莫能外。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教育发达国家,当幼儿教育经费不足时,也会通常变全天教学为半天教学,给教师发放最低工资或取消奖金,提高师生比,减少购买玩具,减少儿童活动草坪艺术课程等,使良好的课程计划难以实施。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全国幼儿教育经费仅占全教育经费的1.21.3%,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条件简陋、设施匮乏。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满足实施新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更是任重道远。

不仅如此,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要素不能满足时,良好的课程目标不仅难以实现,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更加消极、严重的后果。例如,我们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不再提倡简单的老师教、幼儿学的灌输式的方法,应当说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有合理的师生比,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的可供探索的材料。就拿语言学习来说,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各种类型的图书,让幼儿去反复阅读、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从而帮助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因此,当教学的物质条件不够丰富,师生比过高,不足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不能给予适时的帮助时,就会影响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也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如何将现代西方幼儿教育的课程理念与中国幼儿教育的现实条件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弥合而不是加剧由于幼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学习成绩差距,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中国幼儿教育的未来

如果说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它让我们用100年的时间来重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特质和需要,发现儿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而在新的世纪,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幼儿教育对于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幼


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创造更多更平等的教育机会、途径和形式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宜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如何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宜并促进儿童和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这是当代幼儿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

显然,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大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幼儿教育效率,挖掘潜力,提高城乡现有幼儿园的入园率,降低入园成本,使家庭能够负担入园费用。同时,拓宽办园渠道,扩大办园规模,积极鼓励社会各种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园,除了正规的幼教机构以外,开展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幼儿教育,为适龄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会,加大对处境不利儿童幼儿教育的政策扶持,维护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真正使命是确保所有儿童能够有公平的机会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普及与质量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缩小城乡差别,追求教育公平必须在作为核心成分的课程上进行改革。研究表明,贫困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例如在美国,专业人士的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大于那些父母要靠福利救济的同龄儿童。这就是说,幼儿教育的课程方案有责任和义务尽其所能来减少这样的差距,课程改革必须以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高效的课程弥合而不是加剧由于幼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学习成绩差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fe60cc050876323112124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