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2022-04-08 09:1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唐诗五首 -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塞上,上册,唐诗,反思,语文

且学且歌,大美善吟

——《使至塞上》教学反思

上完一节公开课,内心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静下心来,回想起备课磨课的过程,以及最后正式课堂中孩子们的表现,有很多值得欣喜和遗憾之处。趁着热乎劲还没过去,与大家分享下自己的一点感受吧!

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五言律诗《使至塞上》,这是一首兼有记叙、描写、抒情的优美诗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篇。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记叙出行到描绘景色,层层铺叙,突现了塞外风光的壮丽,描绘出单车劳军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幽微难言的感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炼字精到,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运用比喻,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中国文人往往是“诗书画三绝”,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而且精通书法、音乐,是唐朝的一位名人。苏轼曾评价王摩诘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王维的诗更应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加以赏析。

本节课,我从感知诗歌和品析诗歌内容入手,着重分析王维诗歌写景的意境美,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大漠风光,又让学生品味诗歌与绘画的相通之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及时性优势,从构图、颜色、线条等角度领略这首诗的雄浑壮阔之美,当然,作者在这首诗中传达的压抑愤懑之情也不容忽视。

同时,诗歌重在吟诵和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因此运用课堂多种方式诵读和吟诵,让学生在吟诵与诵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必经之路。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而这首诗的名句恰恰又是写景的典范。这首诗的内容极为适合多媒体教学,二者的直观性、形象性是相通的,尤其侧重讲授诗歌的景色描写和遣词炼句“直、圆”)。总体说来,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课件具体化、直观化,增加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素材,达到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传统吟诵法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诗词教学。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古诗词教学自然就成了重头戏。然而当下的古诗词教学无非就是读读译译赏赏背背了事,甚至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有浓重的应试色彩,诗词课堂乏有美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授课思路打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古诗词教学很有必要回归传统吟诵。吟诵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于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的方式,也是中国人读诗学文的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都是用吟诵的方式来创作和诵读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一种活态,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本人曾师从韩山师范学院赵松元教授学习中国传统诗词吟诵,对于吟诵教学有一定的基础和认识,近年来也一直探索着传统吟诵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吟诵带进了课堂,让诗词课堂重新响起了吟诗诵诗的朗朗之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沉潜到诗歌当中,理解诗意,进入诗境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理


解和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非常感谢柳瑞燕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和指导。备课时,瑞燕老师多次与我交流对这首诗的认识与理解,与我交流教授诗词的心得体会,支持和鼓励我大胆尝试将传统吟诵运用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之中,这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动力。在试讲磨课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瑞燕老师虽身体有孕,然放弃了自己的午休时间,抓住最后的时间帮我重新梳理了教学思路,与我商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建议将“诵读寻迹”中的“教师范读”提前,去掉第一次的“全班诵读”,将“小组合作诵读”环节删掉,将原来的品析一联就吟诵一联的环节去掉,从而节省下不少时间可以放在后面的名句品析寻美上,而更能突出课堂的重心,有助于突出重点,体现难点。瑞燕老师还多次温馨提醒我要注意课堂各环节时间安排,尽量避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要注意板书及时书写,不致遗忘和疏漏。所以这节课能够成功举办,真的非常感谢柳瑞燕老师的倾情指导和无私帮助,也非常感谢区语文工作室各位老师的鼓励与支持。

当然,这一节课也不是完美的。在整堂课上下来,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吟诵教习没有太多时间能够展开。虽然把重难点放在中间两联中,但由于最后没有给学生展示自己赏析的时间,所以整堂课的高度和学生的赏析能力没能得到展示,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而且一些问题在设计上还欠缺考虑,可以将部分问题进行缩减合并,还有就是作为一节公开课,最后还拖过了几分钟的时间,这些都是课前备课的时候欠缺考虑的。所以,教师课前的环节设计还要考虑得更加充分、周到才行。这也是我日后需要注意和努力改进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019dee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