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迟子建的文学作品看东北城市

2022-05-23 21:0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迟子建的文学作品看东北城市》,欢迎阅读!
迟子建,文学作品,东北,城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迟子建的文学作品看东北城市

作者:刘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6

要:作为在东北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迟子建没有一刻忘却自己的根。时光流转,迟子建的笔墨从东北乡村辗转到城市,但始终不曾离开她深爱的热土。迟子建同时还是当今文坛上的一颗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的光芒无法掩盖,她的文字满含深情。透过她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她眼中的东北地区面貌。本文就是以她的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为例,看迟子建眼中的东北城市。 关键词:东北;乡土;城市

作者简介:刘艳,女(1986.04.15-),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研一。 [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02

正如第二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颁奖典礼上给迟子建写的颁奖词所说: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的确,迟子建用平淡却充满温情的笔调向我们展示着在东北这片热土上发生的故事。在《花瓣饭》里我们看到了文革期间一家人波动起伏却充满关爱与诗意的一个傍晚,在《月白色的路障》里,我们看到的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逐渐丧失的良知与尊严;在本文《踏着月光的行板》里,描述了一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进城务工夫妻,为了见上一面,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天去对方的城市,结果辗转几次,最终没能相见的充满温馨与浪漫却暗含悲情色彩的故事。

在迟子建眼里,东北的乡村是一片净土,宁静祥和,无忧无虑,东北乡村的人们,淳朴、热情、实在。相反,城市在迟子建的笔下却是抹杀乡村人们纯洁美好品质的杀手,它带来的除了环境污染与土地征占,更给人们带来了抛妻弃子,泯灭道德和良知这种无形的伤害。 ()城市中底层人眼中的城市

《踏着月光的行板》中,没有大人物的出场,描述的都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进城务工的农民,没有钱、没有手机、甚至连爱情的维系也要越过千山万水般险阻。农民在城市里是物质和身体欲望都得不到满足的苦行式人群。小说的开头就以女主人公林秀珊对于标志着城市的火车的感觉描述写起。林秀珊每次来到火车站,都有置身牲口棚的感觉。火车的汽笛声在她听来就像形形色色牲口的叫声。有的像牛叫,有的像驴叫,还有的像饿极了的猪的叫声。所以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b10d9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