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8)

2023-02-20 09: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8)》,欢迎阅读!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18

别赫捷列夫:(BnaNHMMp MuxaYJOBI bexrepeB,18571927)苏联生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生于维亚特卡(今基洛夫)1881年在圣彼得堡获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出国进修,师从沙可和杜布瓦-莱蒙学习神经学,还在莱比锡冯特的实验室里当过一年研究生。1885年回国后在彼得堡建立了俄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室,翌年又在喀山建立第二个心理学实验室。1896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实验心理学杂志《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和实验心理学评论》1908年建立精神神经病学研究所。1918年创办并主持国立大脑研究所。提倡用客观的方法研究理学称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为“客观心理学用实验证明条件反射,并提出了“反射学”的概念。其心理学思想对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创立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著作有《脊髓和脑的传导通路》(1893)《心理与生活》(1903)《客观心理学(1907)《集体反射学》(1921)《人的反射的一般原理》(1923)《脑及其活动》(1928)

海曼斯:(Gerardus Heymans,18571930)荷兰心理学家。生于费尔韦德。1890年获德国弗赖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901926年任教于格罗宁根大学。1893年在格罗宁根大学建立荷兰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从事女性心理学和性格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差异、人格、梦、几何图形错觉和抑制。主要著作有《妇女心理学(1910)《特殊心理学的方法》(1911)《性格的分类》(1911)《心理学的未来》(1912)

巴宾斯基:(Joseph Francois Felix Babinsky,18571932)法国神经病学家。生于巴黎。1885获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901927年任巴黎一家医院的院长。1907年成立法国神经病学学会。最大的成就是1896年关于巴宾斯基反射的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只见于新生儿,若见于成人,则提示皮质脊髓束损伤。

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英国数学家,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生于伦敦。1879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8841933年任教于伦敦大学大学学院。1904年任伦敦大学高尔顿实验室首任主任,当选为优生学会首任主席。1890年起致力于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遗传学、优生学和生物学旨在证实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作为高尔顿的学生、好友和传记作者,深受高尔顿的影响。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发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卡方检验、二列相关、复相关、非线性相关、机误的离差、系列统计的取样分布等概念。这些概念成为当代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898年获英国皇家学会达尔文奖章。主要著作有《高尔顿的生活、书信和工作》(19141930)《统计学和生物测量学用表》(1914)

莱维-布律尔:(Lucien Levy-Bruhl,18571939)法国人类学家。生于巴黎。1884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8951939年任教于巴黎大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的心理状态,尤其关注文明人与原始人思维的本质区别。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魔幻的,没有物理因果关系的概念,淆自然与超自然现象,缺少逻辑和抽象能力。认为所有逻辑范畴均由集体意识产生。其关于原始人的心理是前逻辑的,不能进行逻辑思维的观点虽遭到批评,但对心理学仍产生一定影响,荣格的原型理论就受此学说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原始思维》(1910)《原始人的心理》(1922)《原始人的心灵》(1927)《原始人与超自然现象》(1931)

布洛伊勒:(Eugen Bleuler,18571939)瑞士精神病学家。生于苏黎世的佐利康。1883年获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赴波恩研究精神病学。并到欧洲许多地方求学,曾拜法国沙可为师。18981927年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教授,1908年第一次使用“精神分裂症”一词。认为早发性痴呆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病。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该病的原发性


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并建议将早发性痴呆改称为“精神分裂症”1911年发表《精神分裂症中的早发性痴呆型》。支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弗洛伊德所描述的许多见于神经症病人的机制也见于精神病人。不同意精神病一定是脑器质性病变的结果,持心理上的原因也可以造成精神病。主要著作有《精神病学教材》(1916)

谢灵顿:(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1952)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生于伦敦。1885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伦敦圣托马斯医院、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和牛津大学。1920192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对心理学有影响的研究有:(1)首创“抑制”“突触”“反射”“大脑皮层的活动”“内耳的功能”“神经的交互支配”“回路”等术语。(2)在感觉生理学方面,研究彩色视觉、闪光融合现象、触觉和肌肉感受性,首创“内感受器”“外感觉器”“本体感受器”等术语。(3)阐述神经元、突触等概念,强调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4)主张心身二元论,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大脑机能。主要著作有《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1906)《论人的本质》(1940)

元良勇次郎:(18581912)日本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的奠基者。生于摄津国(今兵库县)田市。1875年就读于日本京都同志社英语学校。1883年赴美国,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888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90年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是日本最早的心理学教授。1906年成为日本帝国学士院会员。研究心理物理学并重视心理现象的实验研究。提倡心元(即心源)说,认为心元即精神化了的能量,引起意志行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物理学和生理学。主要著作有《心理学(1890)《心理学十讲》(1897)《心理学纲要》(1907)《心理学概论》(遗稿,1915)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亦译“杜尔克姆”“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生于孚日省的厄比纳尔。188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接触到冯特实验心理学18871902年任波尔多大学教授,并创建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办《社会学年鉴》1902年任巴黎大学教育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勒曼:(Alfred Georg Ludvig Lehmann,18581921)丹麦心理学家,丹麦实验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生于哥本哈根。1884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翌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跟随冯特从事心理学研究。1886年任教于哥本哈根大学,并创建丹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亮度对比以及生理与心理活动的关系。1889年获丹麦科学学会金奖。主要著作有《人的内心生活要律》(1892)

兰格:(HrkonaǐHukonaeBwy JaHre,18581921)俄国心理学家,俄国实验心理学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随冯特学习。回国后任敖德萨大学(后改为新俄罗斯大学)教授。创建俄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室之一。1888年提出注意的运动理论。认为注意的起伏是由于肌肉动作的断续性而产生的。不仅注意如此,整个心理活动与肌肉的实际运动是紧密相连的。心理活动乃是心理与运动相结合的活动。强调人的社会本质。认为人类的个人精神世界99%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主要著作有《心理学(1914)

洛布:(Jacques Loeb,18591924)理学家、动物学家。生于德国美因茨,1884年获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91年后定居美国,任教于布莱恩莫尔学院、芝加哥大学、伯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b7dd51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