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的读与写

2022-12-21 12: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教学的读与写》,欢迎阅读!
古诗,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教学的读与写

作者:周藕莲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05

古诗文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在古诗学习中,可以抓住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景,感悟诗情,体会诗境,开展与古诗教学密切联系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兴趣:学习古诗的动力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让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下古诗。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比较好,每天语文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就会安排学生背一到两首古诗,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慢慢产生兴趣。

除了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教师在教古诗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导入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我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紧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鹳雀楼的图画,并配以音乐,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己去领略这优美的景色,紧接着我说道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著名诗人,也来过这里,并且还写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说到这,就已经激起学生想读这首诗的兴趣了,为下面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于是趁机引出新课。 二、诵读:领悟古诗的主要方式

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度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记忆力也处于黄金阶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在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有的论者认为,领会作品的涵义和价值之前,接受者应该先欣赏它的情感和语调方面。整个接受过程都是在语调背景上并在其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接受者可以感受到它的艺术提示作用。(鲍列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甚至可以适当地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想象: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

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想象力的创造物,欣赏者的艺术接受活动也必须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古诗教学时,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展开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我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景象的图片。夕阳西下,波涛滚滚的黄河一望无际,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当时就站在那里,就是诗人王之涣,身临其境,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想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另外,对于有一定描述性、情节性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例如《赠汪伦》一诗,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然后加上自己的补充,引导学生想象作品所描写的场景:小船飘荡在水面上,诗人登上了小船就要离去,而好友汪伦却没有来相送。诗人这时不免有点失望。突然,岸边传来熟悉的歌声。诗人惊喜,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没有汪伦对我的感情深啊!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就不难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感情之深了。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按照古诗所给定的内容展开想象时,也可以有所生发,有所添加,在想象中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而对于表达情境不明确的一些古诗,教师则可以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教师可以根据这首诗所揭示的道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发挥想象,这样就可以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改写:综合训练的最佳方法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古诗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一篇主旨与诗文相同,或内容与诗文相同,但体裁、人称等截然不同的习作,完成对诗文的改写,用一种创新的形式对诗文进行诠释。小学课文中入选的古诗,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结晶。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于一体的最佳方法,是学生写作综合能力的训练。改写常见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角色换位改写。就是把自己设想为古诗中的人物或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去处理文中的事情。如《秋思》就可让学生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以张籍为主人公自述的小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文体变换改写。就是把古诗改写成一段现代文。例如《小池》一诗,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夏日荷花池的风景画,我们可以根据古诗去想象,然后写成一段话。《山行》《锄禾》等都能进行这样的练笔。还可以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如把《寻隐者不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当时的情境,要按一定的顺序,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改写时,教师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在什么地方问?可能问了些什么?童子是怎样回答的?当时山上是什么情况?找到了吗,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便得到拓展,读写结合,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 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819669376baf1ffc4fad9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