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

2022-12-25 08: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欢迎阅读!
创设,情境,问题

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式



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由此可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而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是营造这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前奏,还是点燃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火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创设轻松、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神秘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想探索其中的奥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变得枯燥无味,无法持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或游戏等,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一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比如:在教学“小数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课时,一上课老师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数3663住在数学王国里,因为6336大,经常欺负36,有一个叫‘小数点’的小精灵很爱打抱不平,它看36常受欺负,决定帮助它。到了晚上,它悄悄地跑到63的中间,使63成了6.3,第二天早上,63发现自己变成了6.3,再也不敢欺负36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能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这样的故事引入新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低学级的教学中,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采用游戏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欢迎吗?它就是小狗欢欢(出示小狗少一只耳朵的图片)

师:大家为什么笑?

生:因为它少一只耳朵,很好笑。



1


生:因为它的耳朵不对称。

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好孩子,那么我们来重新帮它贴另一只耳朵好吗?可是欢欢要求我们同学们蒙着眼睛贴,谁来试试?(让学生试贴)

师:你们为什么摇头呢? 生:我看还是不对称、不好看。

师:怎么能使耳朵贴到合适的位置?谁不蒙眼睛来试试。(一个学生走过来,用尺子量了左耳朵离鼻子的距离,然后有以同样的距离贴好右耳朵)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师:小狗欢欢变得漂亮了,它可高兴了,想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图形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

采用这样的游戏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地体验和感知了新知识。激情、激趣,使课堂焕发活力,学生乐在其中。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立足生活、回归生活,数学学习素材要有生活味”。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今后的生活很有使用价值。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动机,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比如,老师在教学生记忆了“时、分、秒”之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700起床,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把牛奶和面包一起放进微波炉转5分钟,15钟吃完牛奶和面包,10分钟走到学校。问他能否在730准时到达学校。通过创设这样与实际结合的应用情境提供的数学任务与他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还有助于发挥儿童的自主性,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

三、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

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使学生在未达到抽象思维水平之前通过自主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8a4521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