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艳诗的审美倾向论略

2022-10-21 02: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艳诗的审美倾向论略》,欢迎阅读!
李商隐,艳诗,审美,倾向



李商隐艳诗的审美倾向论略

中图分类号:12062

诗至晚唐,几无大家,李商隐仿佛是一枝独秀。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想象丰富,设彩繁艳,构思缜密,音韵铿锵,历来以诗风的绮丽香艳著称。李商隐的艳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评议时政的托古讽今之作,又有感伤自己平生不遇的咏怀之作。元好问《论诗绝句》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家才就其有无兴寄而众说纷纭:或如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一字一句,皆属寓言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或如清人田澄之所谓李商隐好为艳体……只是情昵香奁,词取艳异,未尝有感人于微,风人言外者。这是对李商隐艳诗审美倾向的两种基本看法。



对李商隐艳诗评价的这两种观点,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不能否认,商隐的艳诗有很多是对纯相思、爱情的描写,比如《夜雨寄北》,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在巴山雨夜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然而李商隐诗歌的香艳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其辞隐,其旨微,兴托闺襜,体原《雅》《骚》借艳情寄托自己的愁思,香艳的躯壳下那忧惋低回的感伤情绪才是李商隐的诗魂,是其诗歌所要表达的内质。



叶嘉莹先生在《常州词派比兴寄托之说的新检讨》一文中,提出了如何判断作品有无寄托的几项原则:第一当就作者之生平为人来做判断第二当就作品叙写之口吻来做判断第三当就作品产生之环境背景来做判断。因此,有必要结合李商隐的生平作进一步探讨。



李商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自其祖辈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死他乡。当时李商隐不到十岁,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跟从一位精通五經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骈俪)章奏之学。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大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李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李商隐终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终得中进士。



及第后,李商隐曾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李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aa0c74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