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 医学细胞生物学 期中测试

2023-03-14 08:2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乡医学院 医学细胞生物学 期中测试》,欢迎阅读!
新乡,细胞生物学,期中,医学院,医学

供基础医学院临床1720班参考使用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期中测试题

1.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别为50S30S,其完整核糖体为 A

A70S B80S C90S D100S E120S 2.真核细胞核糖体小亚基中所含rRNA的大小为 C

A28S B23S C18S D16S E5S 3.关于离子通道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A. 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膜糖蛋白构成,其胞质区含有酪氨酸

B. 受体的亚基具有装配成筒状寡聚体结构,形成跨膜 C. 由于从细胞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14.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不包括 C

A. 某种配体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形成配-受体复合物

B. 配体-受体复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

C. 其他种类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相继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

D. 吞食泡的形成

E. 吞食泡融入胞内体,实现受体与膜的再循环

15.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23.下列关于胶原的结构和类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A胶原分子由3条分别称为αβγα-螺旋链组

B.构成胶原的多肽链中的甘氨酸约占1/3,富含脯氨酸和赖氨酸

C.肽链中的氨基酸的三肽重度顺序为Gly-X-YGly-pro-YGly-X-Hyp

D. 脯氨酸和赖氨酸常羟基化和糖基化

E.肽链中几乎不含色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

24.下列哪些是胶原表达或装配异常导致的胶原病 C A.天疱疮 B.睾丸女性化 C.成骨发育不全 25.蛋白聚糖(PG)与一般糖蛋白比较,叙述错误的是 D APG含糖基种类少于后者 A. 既能使细胞锚定在底物上静止不动,又能诱导细胞运动迁移

B. 使细胞锚定在底物上静止不动,抑制细胞运动迁移 C. 在组织分化、细胞粘连和迁移时起重要作用

D. 血浆纤连蛋白(pFN)能促进血液凝固和创伤面修复 E. 参与形成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31.关于膜相结构(膜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C A.为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细胞器 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发达完善的膜相结构

C.除质膜外,细胞内所有膜性细胞器都属膜相结构 D.膜相结构的膜都具有类似的“单位膜”构造

E.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属典型的膜相结构

通道

C. 本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

• D. 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E. 常见的离子通道受体有N-乙酰胆碱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等

4.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D

A.溶酶体 B.滑面内质网 C.细胞核 D.核糖体 E.细胞质

5.真核细胞质中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分别为60S40S,其完整的核糖体颗粒为 B

A100S B80S C70S D120S E90S 6.合成外输性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C

A.内质网、溶酶体 B.附着核糖体、滑面内质网 C.附着核糖体、粗面内质网 D.线粒体、粗面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

7.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主要合成 C

A.外输性蛋白质 B.溶酶体内蛋白 C.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蛋白

D.膜骨架蛋白 E.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 8.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B

A.中心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 9.核糖体的功能可表述为 B

A.细胞的动力工厂

B.氨基酸缩合成肽链的装配机 C.细胞内物质的加工和包装车间 D.细胞的骨架系统 E.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机 10.肽基转移酶存在于 A

A B C mRNA分子内

DtRNA分子内 E.细胞质中 11.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肽键的形成是在核糖体的哪一部位 C

A.供体部位 B.受体部位 C.肽基转移酶位 D GTP酶活性部位 E.小亚基

12.细胞外的液态异物进入细胞后形成的结构称 B A. 吞噬体 B. 吞饮体 C. 多囊体

D. 小囊泡 E.大囊泡

13.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C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的Na+移出膜外 B. 钠泵可逆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D

A. 2Na+移出膜外 B. 2K+移入膜内 C. 2Na+移出膜外,同时有2K+移入膜内 D. 3Na+移出膜外,同时有2K+移入膜内 E. 2Na+移出膜外,同时有3K+移入膜内 16.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 17.红细胞上葡萄糖载体运输葡萄糖是通过 C A.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扩散

B.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翻转

C. 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构象改变

D. 载体蛋白形成通道

E. 载体蛋白与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 18.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 E

A. 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 B. 细胞壁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 细胞膜上的糖脂 E. 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 19.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E

A. 转运大分子物质 B. 逆浓度梯度运送

C. 需载体帮助

D. 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E. 消耗代谢能 20.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B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

21.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C A. 细胞的通透性 B. 细胞的凝集性

C. 接触抑制的有无 D. 细胞物质转运的特性 E. 质膜出现微绒毛和皱缩等

22.下面关于蛋白聚糖(PG)的生物合成,哪些是不正确的 B

A.糖基是由高度特化的糖基转移酶逐个加上,而不是先合成二糖单位

B.核心蛋白的多肽合成在rER上,而糖基化在高尔基复合体进行

C.核心蛋白的多肽链还未完成时,即以O-连接或N-连接方式连接上糖基

D.糖链的延长和加工修饰在高尔基复合体上进行 E.由差向异构酶将萄糖醛酸转变为艾杜糖醛酸,由硫酸转移酶催化硫酸化

BPG糖链由重复二糖单位组成 CPG糖含量一般超过后者 DPG糖链由多种糖基组成且分支 EPG多含有硫酸基团

26.关于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C

A. 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B. 相邻细胞膜点状融合,形成一条封闭带,连接处无细胞间隙

C. 通过一种依赖Ca2+的粘着机制使相邻细胞的跨膜蛋白互相粘着

D. 将膜两端不同的功能蛋白隔开,保证物质转运的方向性

E. 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

27.关于桥粒连接,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A. 是细胞间一种紧密连接结构,有强的抗张和抗压作

B. 在上皮细胞位于粘着带下方,相邻细胞间有30nm的间隙

C. 桥粒区胞质面有盘状致密的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D. 跨膜连接糖蛋白附于胞质斑(cytoplasmic plaque)

E. 角蛋白纤维从细胞骨架伸向粘着斑,然后又回折形成袢状结构

28.粘多糖累积病是由于 D

A.血液中透明质酸(HA)含量升高 B.先天性缺乏合成GAG的酶

C.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和硫酸化程度降低 D氨基聚糖(GAG)和蛋白聚糖(PG)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在体内一定部位堆积

EGAGPG合成酶缺陷

29.关于胶原的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A.哺乳动物皮下结缔组织的胶原具有多方向的抗压性 B. Ⅲ型胶原组成细纤维网络,包围于细胞表面 C.Ⅳ型胶原构成各种上皮细胞基膜的网架结构 D胶原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与细胞内骨架相互作用,影响细胞的形态和运动

E.刺激上皮细胞分化,维持上皮细胞生长,引导细胞迁移

30.关于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B

32.动物细胞被的糖基不包括 D

A. 唾液酸 B. N-乙酰氨基葡萄糖

C. N-乙酰氨基半乳糖 D. 乳糖 E. 岩藻糖 33.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 D

A. 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

B. 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

C. 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

D. 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 E. 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34.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 A

A.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多糖 D.细胞壁 E.细胞膜上的糖脂

35.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B

A. 蛋白质和核酸 B. 蛋白质和脂类

C. 蛋白质和脂肪 D. 蛋白质和糖类 E. 脂类和核酸

36.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 A

A. 磷脂 B. 脑磷脂 C. 脂肪 D. 糖脂 E. 胆固醇

37.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 E

A. 蛋白质 B. 氨基酸 C. 脂类 D. 核酸 E. 糖蛋白

38.与膜的流动性无关的是 B

A.膜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

B.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 C.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 D.膜脂的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和链长

39.下列哪些疾病是由于细胞表面受体异常所引起 A A.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天疱疮 C.胱氨酸尿症 D.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 霍乱

40.动物细胞表面结构不包括 A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膜下溶胶层

D.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如鞭毛、纤毛、微绒毛和细胞内褶

41.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分子、亚细胞和整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B

A 细胞遗传学 B 细胞生物学 C 细胞病理学 D 细胞生理学 E 细胞形态学

4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B

A RHook B Schleiden and Schwann C R.B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 D. 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 E. 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D. IP3使Ca2+释放到细质,Ca2+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43.最早发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 A 4.双信使系统产生的第二信使指: B 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A RHook B ALeeuwenhook A. cAMPcGMP B IP3DG C. cAMPIP3 D. E. 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A),促使细胞分C R.Brown D WFlemming cGMPDG 裂增殖 E CDarwin

5. 关于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D 17.关于偶联G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44.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 B

A. 由一条反复跨膜7次的跨膜蛋白构成 B.其细胞

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Rrown A. G蛋白能结合GDPGTP

外区有二个糖基化点 B. G蛋白由αβγ 3个亚基构成 D WFlemming

C. 细胞质区有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 C. 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G蛋白 E CDarwin

D. 受体蛋白的大部分在细胞外区,•构成与配体的结合

451858年首先提出“细胞来自细胞”这一著名论断的 D. G蛋白的3 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活性



学者是 C E. G蛋白有GTP酶活性 E. 此类受体在细胞膜中与效应器是分开的

A RHook B ALeeuwenhook

6.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18.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脂类是 E C Virchow D WFlemming

A.本身不介入催化反应 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 A磷脂酰胆碱 B鞘磷脂 C磷脂酰丝氨酸 D C. 效应部是受体向着细胞质的部分

D.分辨部是受体伸向胞外的糖链部分

E.•效应部常与质膜上的酶系统、离子通道等成分偶联 25.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 E

AcAMP B cGMP C DG D Ca2 E EGFR 26、刺激G蛋白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细菌毒素是 A

A、霍乱毒素 B、百日咳毒素 C、白喉毒素 D、肺炎球菌毒素 27如果用匀浆法破裂肝细胞,将破裂的细胞膜(颗粒状)和细胞质分离,在细胞质中加入肾上腺素,其结果是 D

E CDarwin

46.最早自制显微镜并用于观察细胞的学者是 B

A Schleiden and Schwann B RHook and ALeeuwenhook C Virchow D R.Brown E CDarwin 47.最早发现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学者是 C

A Schleiden and Schwann

B RHook and ALeeuwenhook

C Watson and Crick D R.Brown

E CDarwin 481933年底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投射式)的学者是 A A德国的鲁斯卡(Ruska) B英国的马丁(Martin) C比利时的马顿(Marton) D德国的赫尔穆特(Helmut)

E.德国的德里斯特(Driest)

49.世界上第一台扫描电镜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研制出来

D

A.英国的马丁 B.比利时的马顿 C.德国的鲁斯卡 D.德国的克诺尔(Knoll) E.德国的赫尔穆特 50.在1944年首次证实 DNA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C

A.沃森 B.克里克 C.埃弗里(Avery)

D.福尔根(Feulgen) E.摩尔根

511975年有人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能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种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明者是 E A 柯勒(Kohler) B.奥林斯(Olins) C.罗伯逊(Roberson) D.桑格(Sanger) E.尼伦伯格(Nirenberg)

第十一章 细胞通信与信号转导 巩固自测题 1.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 B A Gi B Gs C Gp D Gt E Gr 2.PKC以非活性形式分布于细胞溶质中,当细胞之中的哪一种离子浓度升高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 B A.镁离子 B.钙离子 C.钾离子 D.钠离子 3. 1,4,5-三磷酸肌醇的作用是 C A. 在细胞内供能 B.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C. •是多种肽类激素作用于膜受体后的第二信使

C.能够传递信息 D.可作为作用底物 7.G蛋白的何种功能使其进行自我抑制?A Aα亚基的GTPase活性 B.效应子的活性 C.与受体的结合 D.亚基的解离 8.信号分子(配体)与受体的结合 C A.是不可逆的 B.没有特异性 C.具有可饱和性 D.具有生物效应 9.cAMP信号通路中,cAMP要作用于哪个酶 D A.鸟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C-β C.蛋白激酶C D.PKA 10.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 A A. 糖蛋白 B. 氨基酸 C. 脂类 D. 核酸

11. 关于第二信使甘油二脂(DG)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由甘油三酯水解时生成 B. 由于分子小,可进入胞质起第二信使作用 C. 由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而生成 D. 可以提高蛋白激酶CCa2+的敏感性,从而激活蛋白激酶C E. 只参与腺体分泌、肌肉张力改变等早期反应的信息传导过程 12.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分解 PIP2生成 PIP3甘油二酯的G蛋白是 C A Gs B Gi C Gp D Gt E Go 13. 在下列蛋白激酶中,活性与Ca2+有关的是: C APKA BPKC CPK-CaM DPK-MAP 14.蛋白激酶C的激活依赖于 D AIP3 BDAG CIP3 + Ca2+ DDAG + Ca2+ 15.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 B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C-β C.蛋白激酶C D.PKA 16.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E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G蛋白(Gp) B. 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结合并将其活化 C.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DG 脂酰乙醇胺 E.磷脂酰肌醇 19.关于催化受体(酶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 本质是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 B. N端在细胞外区 C. C端细胞质区含酪氨酸,具特异性酪氨酸蛋白质激(TPK)活性 D. 细胞质区有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 •E. 通过自身TPK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转换,使靶蛋白磷酸

,触发细胞分裂增殖 20.下列哪些物质不属于细胞第二信使 D

A.cAMP BDG CcGMP DATP 21.关于膜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C A. 能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 B.能与外来信号结合并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

C. 所有的膜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D.一种细胞膜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受体 E. 同一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的数目不同 22蛋白激酶A通过使蛋白激酶A依赖性蛋白质的( A )残基磷酸化而参与信号转导。 A.丝氨酸 B.精氨酸

C.酪氨酸 D.甲硫氨酸

23. cAMP信使体系刺激性信号传递途径不包括 E

A. 刺激性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刺激性受体(Rs)结合 B.•配体-受体复合物与刺激性G蛋白(Gs)结合 C. Gsα-亚基(Gsα)构象变化与GTP结合形成

Gsα-•GTP•复合物并与AC结合

D. AC活化,分解ATP产生cAMP,cAMP磷酸化依赖cAMP

的蛋白激酶A(PKA)

E.•PKC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产生一系列生物

效应 24.关于膜受体的分子结构,下述哪项不正确 B A. 一个完整的膜受体由分辨部、转换部和效应部三部分组成 B.•膜受体的上述三个部分皆由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执行其功能 A 产生cAMP B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 B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以上均不对 28.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说法错误的是 B

A.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的作用要通过G-蛋白的偶

B.本身具有激酶的活性 C.是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 D.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9.关于细胞膜受体的特性,下述不正确的是 D A. 配体专一性/特异性 B.饱和性 C.高亲和力 D.不可逆性

30.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B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 A C.蛋白激酶 K D.酪氨酸激酶

31.在下列蛋白激酶中,受第二信使DAG激活的是 B APKA BPKC CPK-MAP DPK-CaM

32.属于偶联G蛋白受体的是 D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因子受体 C N-乙酰胆碱受体Dβ-肾上腺素受体

33.下列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种是由于cAMP信使体系障碍所致 A

A. 霍乱 B.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C.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D.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34.在一个信号转导途径中,从上游分子向下游分子传递了 D

A.电子 B.质子

C.磷酸 D.蕴含在蛋白质构像改变中的信息 35.参与血压调节的第二信使是: B

AcAMP BNO CCO DIP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5b18170daef5ef7bb0d3c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