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综合测试

2022-07-18 09:0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蜀道难综合测试》,欢迎阅读!
蜀道,测试,综合

蜀道难总结课

一、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完成14题。

1.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时间是为了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这样写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艰险。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感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诗人紧扣”“,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同时又借”“来侧面衬托,暗写人行走之难。

4.本段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注意结合原诗进行分析。第二问注意神话本身的意义及作者的用意。

答案: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二、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58题。

5.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文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6.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7.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8.结合所选的两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三、

9.2009•莱芜检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答案(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 石栈(zhàn)边塞(sài) 长吁短叹(xū B.猿猱(náo) 扪参(shēn)喧豗(huī 嗟来之食(jiē C.巉岩(chán) 吮吸(yǔn) 砯崖(pīnɡ) 峥嵘岁月(zhēnɡ) D.凋零(diāo) 湍急(tuān) 崔嵬(wéi) 多难兴邦(nàn) 【解析】选C应读shǔ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指时间久远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渡过 【解析】选C。坐:徒,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

幽壑之潜蛟 【解析】选B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选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6.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7.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8.名句填空。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两位名人,写一段文字。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的梦想。 10.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 ②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的

【解析】①句与④句相对,应跟在④句之后,④句承前接不是下午茶;③②两句是对早晨的解释,应跟在①后,且③句为比喻说法,宜放在②句之前。 答案:④①③②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通”xiū)直(通)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11.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珍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

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愤激,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二)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3.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青天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14.“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

参考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99c8cba69dc5022aaea00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