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数量词

2022-08-12 18:0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教学数量词》,欢迎阅读!
数量词,教学,如何



走近《比一比》,激活数量词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比一比》,是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学会12个生字,8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和朗读韵文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韵文,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中,我仅从激发学生对数量词的关注,采用了以下几步,帮助初学儿童建立起数量词的概念:首先,数量词即数量形容词,表示数、量或程度的形容词。

一、让学生听出表示数量的词。

上课伊始,我说:“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农家小朋友和他的家庭,请边思考边听老师用的什么词最多?我开始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叫圆圆,她家有五口人,除爸妈外,还有一位奶奶和一个小弟弟,他家有三间房子,客厅里有一台电视机一台电风扇,两张桌子、一套沙发、一张床,他家还养了一只猫、一条狗,五只小鸡。”我刚一说完小朋友们就把手举得高高的,是:“一”。我顺势给大家一个概念:“一(个)“一只”“一张”“一套”“五口”等,叫“数量词” 二、走进图画和课文,感知数量词。

一是走进图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感官发现,在农家小院的左边大树下,有一头高大的黄牛和一只小猫;右边有一群奔走的鸭子,屋顶上有一只停歇的小鸟;再看看门前的栅栏边,一张桌子上有一堆枣和一个桃。大树上桃子明显比枣子大。课文对以上这些事物进行了比较。在观察图画时,教师有意让学生按照刚才的顺序进行说话练习,感知表示不同事物所用的量词是有区别的。

二是学习课文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韵文。原文比如:“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我除了让学生按教材的编写样式朗读,还增加了“谁和谁比的意思。”于是,将以上的原文进行了扩充:“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






牛一只猫。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类似的,后面的原文都进行了扩充朗读,使比较的对象更加有针对性。

学生对原文所涉及的事物,进行了大小、多少等数量的比较。学生有了这个比较的基础后,我们采用换用数量词的游戏,让学生感知用词的指定行。如:“一只黄牛一头猫”等,让学生在笑话中明确数量词跟其它词一样,用词必须准确。

同样可以一个一个、一颗一颗地数,为什么又有“一颗黄豆、一颗星星、一颗牙齿”等的用法呢?我让学生比状以上这些东西的大小和形状,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很小的圆形状或颗粒状,像这样的事物常用“颗”。至于“颗”与“棵”的比较,要从事物本身的特性来看了:表示植物的用“棵”,表示圆状或颗粒的,就用“颗”了。

对于很难计数的事物,我们怎样表示它们的多少呢?如“一群羊、一群牛、一群鸭、一群人”等,我告诉学生:达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都叫多,比如有“三人众的说法”,有“三五成群”的说法。学生理解了“群”表示多,并聚在一起。

其次,数量词包括不定数量词和数词。

课文中有“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的多少比较。为了让学生弄懂不定数量词的用法,我举出了以下的短语:“一堆土豆、一堆红薯、一堆石头、一堆桔子”等,让学生想象以上的东西,此时它们怎样地靠在一起?学生明白:“堆”表示数量多,一个紧挨一个,且紧紧地叠在一起。还通过比较,“堆”和“群”不能互换。如都表示多,如“一堆石头”“一群羊”等,为什么不能换量词呢?试想,石头一个压一个可以,但羊一只压一只就不行了。为什么?羊有生命。学生明白:有生命的人或其它动物,表示多,只能用“群”,无生命的东西表示多,就用“堆”

三、再进图文及练习,巩固运用数量词。

当我们读完课文发现,农家小院的美,除了韵文的内容,其实还有农家住房本身的美。如学生说:“一间房”“一扇门”“两个窗”“一串辣椒”“一个烟囱”“一行行树”“两排栅栏”等,吸引了学生对农家小院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孩子们对农家温馨生活场景的向往之情。进而,让学生用上数量词,说说课后的事物,在这样的练习中圆满结束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数量词的用法。

当然,学生要真正掌握,还要在生活中不断强化。



长堰堤小学蔡永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0479a04028915f804dc2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