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陶渊明导学案

2022-04-23 02:0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记陶渊明导学案》,欢迎阅读!
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陶渊明导学案

桃花源记陶渊明导学案 1.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二十九岁出仕,但几次做官都不过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任彭泽县令,但上任只有八十几天,就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田园生活。(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亲自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劳动人民;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他此后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有名的.“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

1 / 3




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复习导入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鲜美:(2)异:(3)豁然开朗: (4)(5)平旷:(6)属: (7)悉:(8)怡然:(9)相闻 (10)阡陌(11)俨然(12)交通 2、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课堂导学】

一、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1----5段文意 1. 2. 3. 4. 5.

三、翻译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 / 3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9)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1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3)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14)后遂无问津者。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b3491f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