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大师》梁实秋

2022-05-03 15:0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言大师》梁实秋》,欢迎阅读!
梁实秋,大师,语言

《语言大师》梁实秋



梁实秋(台)(1903/1/6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作品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创作、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528日《晨报》第7版。1922,比他高两级的清华同学闻一多写了长文《〈冬夜〉评论》,他随之写了《〈草儿〉评论》,合为《冬夜草儿评论》自费刊印出版,这是他最初的作品集。在清华的最后一年担任《清华周刊》文艺栏编辑,同时常在《晨报副镌》和创造社的刊物发表诗与评论。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的影响较深,文学观有很大变化。他的有代表性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的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后来他更竭力反对文学文学的阶级性。这些观点受到鲁迅和左翼作家的批评,由此引发出一场关于文学阶级性的激烈论战。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在《编者的话》说过“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这引起一场关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


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有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文笔简练圆润,挥洒自如,有独特风格,颇受称道。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这些都是杰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06cf0b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