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线条

2022-07-31 17: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绘画中的线条》,欢迎阅读!
线条,绘画

绘画中的线条

龙源期刊网 绘画中的线条 作者:李慧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6

摘要:中国绘画是线条的艺术,不是用线条去描摹对象而是要赋予其生命。这就要从线条给人的感受上去说,线条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体现绘画艺术精神情感的最好载体。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 关键词:线条;感受;情感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31-01 线条会给人视觉上产生一定的感受,这种感受首先表现为一种心理和情感的效果。直线给人以平静、沉稳、安宁的感受。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刚毅、庄严的感受。曲线给人自由、活泼、流动与愉悦的感受。粗壮的线条给人以有雄壮魁伟的感受。以线造型是中、西方绘画的共同之处。我们从保存到现在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品及后来的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中可感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线的多样风格和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用线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画的线条不仅仅是表现物象的轮廓、结构,同时还传达画家的主观情感状态和意趣精神。中国画的线条侧重点画之间的分朱布白、穿插运行。线条不再是线条本身,而是蕴涵着线条以外的情态和意趣,传达出更多的信息。线条的作用超越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作者表达意志、思想、感情的手段。远在六千年之先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就已显示了它的艺术魅力。因为从代表两种变化的彩陶、黑陶石器上出现了中国绘画最早的用线作品。如不同的纹样:鱼纹、三角纹、网背纹、回纹等形象,用线条让人体会到原始绘画的朴素、雅拙的线条艺术美。这为随后的铜器纹样的来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以变形的动物形象为主。如:由线条组成的饕餮及龙凤等形象线条爽劲有力,有动感美和装饰美。赞赏敦煌壁画…飞天?地迷人魅力也是蕴藏与流畅自如的线条美之中。

在中国绘画发展的三千多年历程中,从甲骨文字的刻契到半坡的彩陶,从山石刻画到瓷上丹青,一幅幅的精美卷轴,“线”贯穿其始终。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它的用笔起止自然,线条圆润,简洁而富有节奏变化,表现了人物的神态情感。历史上的“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运用笔下千变万化的线条来表现对象的形与神,他的线条独具韵味,不仅有轻重顿挫面且活泼有力极其生动。他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其衣纹流


畅飘洒,画中的线条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突出的线条艺术的韵味。如:《送子天王图》这幅画基本上采用白描的手法,与北齐曹仲达“曹衣出水”的风格不同。唐代宗教画中的菩萨形象,教以流畅的白描线条勾勒,这些流畅、圆润的线条同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很相似。我们从传世的顾恺之摹本《女史箴图卷》中,以看到顾恺之作品“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游丝描,有的是刚劲有力的铁线描,然绘画的造型功能使得画家在描绘形象的时候,也开始考虑线条的变化。如《洛神赋图卷》山石的线条已经有了精细变化的趋势。《游春图》里的线条更多的体现了严谨的顿挫变化。他用线紧劲连绵、

龙源期刊网 流畅圆转、风神飘逸,如“春蚕吐丝”。如唐代周昉的线描被称为“周家样”,它细腻柔和,不需 痕迹地展现了女性的美,非常适合刻画贵族妇女,是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完美统一的典范。潘 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里说过:“吾国绘画,以笔线为间架,顾以线为骨。骨需要有骨 气,骨气者,骨之质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在生活力之基础也,”我们知道,在中国画中,用 同用线相统一,笔墨和线意识的不断发展深化,使中国画始终表现着线的丰富内涵。 到了近代,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继续发展,出现了以金石入线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运 用金石般的线条表现作品的力度美,同时潘天寿以富有哲理的线条表现画面的静气,黄宾虹以 乱中出奇的线条写出山水画浑厚之气。虽然,客观物象周围不存在具体的线条,但为了绘画表 现的需要,运用线来造型,使所表现的对象更形象生动,突出其精神,完成对艺术的表现。中 国传统绘画运用线条勾勒物象的形貌特征,通过线条的艺术变化表情于物、物吾相融等等。无 论是中国意笔画还是工笔画对线条丰富形式趣味的追求,综合表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 绘画的线条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独特的情感。 绘画的特色之一是借物抒情,指的就是通过对客观对象、景物的描写,寄托、抒发、表达 作者主观的情感意念。线条因此就成了这些情感的载体,由上面对线条在传统绘画的作用不难 出线条不仅是前人所追求的更是后人继续,艺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线条的魅力是无止境 的。 参考文献: [1]中庸.中国古籍出版社.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当代中国画风貌.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黄中宪.艺术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7416f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