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画中的线条》教案

2022-07-04 23:5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美术《画中的线条》教案》,欢迎阅读!
线条,教案,美术,小学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画中的线条》美术教案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和形状,请学生找出其中的线条。

提问:这些线条使你联想到什么?线条还可以产生变化吗?

初步感受

教师:老师在课前也找到了自然界与生活中的一些线条,你们想看看老师搜集的素材吗?让我们共同去发现线

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欣赏图片。

野,形成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的氛围。



学生表现各种各样的线条,体会线条的乐趣。



小组合作观察两幅作品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激发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条和对线条的喜爱。

学生活动

观察并感受线条的变化。

教学意图 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条的特点。

条,感受线条的丰富与多变!

课件图片分类:动物、物、景物、生活中的线、光线及运动轨迹。

小练习:请把你刚才看到的最喜欢的线条快速地画在纸上。

启发谈话:当线条呈现在一张画纸上的时候,便成为了绘画的艺术语言之一,甚至有“线条是绘画的灵魂”之称。让我们来领略画家笔下的线吧!

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

1、对比观察《八十七神仙卷》与毕加索的《两个青年农民》在用线上的区别。




比较分析:这两幅画中,人物衣服的质感一样吗?不一样的质感给你什么不同感线的?

用什么线给我们坚硬或者飘逸的感觉?

教师演示曲线和折现的画法。

小结:线条作为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包含了画家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以及丰富的艺术美感。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风景照片中的长城和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长城有什么区别?



3、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放牧图画像砖》

这幅作品是用墨线画在砖上的,33.7厘米,16.5厘米,现保存在我国的甘肃省。这幅画用笔粗犷豪放,马的动态把握准确,人物刻画概括生动,具有典型的民间风格。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回答:不一样,《八十七神仙卷》给我们飘逸的感觉,《两个青年农民》给我们敦厚质朴的感觉。

折现感觉坚硬,曲线感觉飘逸。



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比、分析两幅作品中线条表现的方法及美感。



学生观察、分析: 1寻找绘画作品中的线。

2体会不同线条传递的独特美感。



感受《放牧图画像砖》线条的粗犷豪放,画面简练、概括,表现出古朴的美。

通过对比,直观了解画家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和对线条的应用,感受艺术家笔下线条的魅力。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线条在艺术化,感受作品的境界,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演示 教师示范画一幅水彩画中的树和桥。

观察老师是怎样运用线条画画的。

体验不同环境下生

感知线条美。

艺术实践 教师播放不同环境下生现,进一步感受绘画作品中线条的美

长的树,并渗透不同的情感,长的树。 作画面渲染。

提出实践要求:用线条画一棵自己喜欢的树,能通过线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展示评价

教师评价:我们在表达作

学生互评,用几句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树。

感,体会线条可以情。

抒发自己或对同学用线条所画作品的感受,形成新的认知方式。

品的时候,情感有相通之处,话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但同时也在传达自己的个性。 品。

延伸拓展 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不艺术家的作品。

教师: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是广泛的,我们要用心灵去感受线条的魅力,在长期的心灵感悟中锤炼出自己的个性,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天地。



品,感受作品可以通过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加以呈现。

通过欣赏,引发对线条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50310b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