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透视的形成原理

2023-01-18 23:2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绘画中透视的形成原理》,欢迎阅读!
绘画,透视,原理,形成



绘画中透视的形成原理

要:中西方绘画技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表现方法、画面要求和形象构成等方面,究其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以及审美意识存在鲜明的差异。本文通过介绍中西方绘画领域中不同的透视原理,来阐述其对于造型语言的影响,并且在描述不同透视原理的基础上寻求中西方绘画的契合点。



关键词:透视原理、透视方法、观察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物体由于距离的不同,由近及远呈现出从大到小,长到短,由宽到窄,从实到虚的视觉变化,这种现象就是透视。例如在路上看路灯,路灯其实是一样的大,但我们视觉去看时越近就越大越清楚,越远就越小越模糊。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宽远窄,近清楚远模糊。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对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的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者树木,或者山峰,或者大建筑,或者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



透视方法的形成,东西方是不谋而合的,透视学是历代画家对视觉空间不断探索的产物,特别是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意大利许多画家都非常热心肠地研究这门学问,并使透视与解剖学成为当时绘画艺术的两大支柱,早期著名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绘画家马萨卓在绘画中加以运用。1435年,著名建筑师兼画家的列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在《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在这一时期,还有乌切罗、安德烈亚·曼坦那等很多画家从理论上。绘画实践上对透视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透视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它把眼睛作为一个投射点,依靠光学中眼对物体间的直线---视线传递,在中间设立一个平而透明的截面,于一定范围内切割各条视线,并在平面上留下视线穿透点,穿透点的链接,就勾画出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成像----透视图,在透视理论上这个成像表示眼睛通过透明平面对自然空间的观察所得到的视觉空间形象,成像具有立体空间感,这种画面空间包含着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的关系,体现着物体的空间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性,推理性,在绘画中有着直接的应用价值,应该说透视在揭示特定条件下的视




觉空间规律方面促进了绘画艺术空间的表达。



透视画面和绘画画面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从本质上应有所区别,科学的投影样品向绘画提供的是画面空间的构筑原理。不应把绘画艺术空间简单地视为透视画面空间的复制品或客观视域的直接翻版,而应看到它能用多方面的艺术语言装饰、表达自己,给人以新的视觉刺激感受,作为艺术创作的绘画,可以用自己的胃口消化透视规律和客观视域,比如为了增加表现幅度,可以采取诸如扩张视域、复合视域等等方法,以扩大容量、增强表现力。



从绘画空间的表达方式来看,不论东西方,既有以三维立体空间为主的画面,也有以二维装饰性平面空间为主的画面。特别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艺术的长期交流,空间意识的相互渗透、影响,画面空间的展现越来越变得灵活丰富了。因此,绘画一方面受着透视法则的指导,另一方面又不透视法则所束缚。这一点正体现了人类的认识总是在对于自然法则的探索与突破双重意义中交替进步。



透视的关键在于视,透视学主要研究眼睛与物体间关系,对于观察者而言,由于物体占据空间是从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体现的,所以认得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感应也必然是从横向、纵向、深向三个向度上体现的这是一种三向选择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眼睛会得到千变万化的物体空间形象,而从这些形象中又可以抽象出特征,归纳出规律,因此,从三个向度上体研究眼与物体的运动关系和所形成的视觉空间,是透视学研究的入手点,人眼的视觉过程包含着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而东西方绘画对于透视理论认识的最长区别,就在于各自从不同的空间观念出发,形成两种互为对立,补充的理论。



透视学在理论分析上常以立方体作为简捷分析体,它具备高、宽、深彼此相等互为垂直的三个向度边棱线,构成了空间分析的基础条件,具备点、线、面全对称的特点,使视觉产生平衡、稳重、庄重、舒适的感觉,具与有广泛的代表性,是延伸成任意长方体及演变成异形体的基础,可与投影画面构成各种透视角度以及从中推导出物体近大远小的基本视觉规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b826335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