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方法指要

2022-09-05 07:0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阅读方法指要》,欢迎阅读!
散文,方法,阅读



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 【阅读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等。 2 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物品质、感情、哲理)。 5 赏析写法: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结构。

【审题方法】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暗示性语句:答题区、暗示的方法、问题。 【答题思路】

1、回到原文找答题区,重读原文语段; 2、用原文回答或摘引关键词句组织语言作答; 3、围绕句意、段意、中心; 4、结合生活实际。 【答题习惯】

1.字迹工整,标点清晰。 2.条理清晰,有层次,有梯度。

3. 多角度,全方位;语言完整充分。 4.分点答题,据分推点。格式:①②③④„„

初中散文阅读相关知识及得分技巧

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 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 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 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三、考点及答题指导:


1、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第二人称的作用: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 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 ⑴人物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 ③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 ①渲染了„„的气氛(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④深化作品的„„主题; ⑤暗示社会环境的„„;

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4、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对偶。 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对比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下文、铺陈夸张)、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6、结构方面关键句的作用:

⑴、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总领下文;渲染气氛: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⑵、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尾段或段尾、篇尾: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点明中心); 前后照应(首尾圆合),使结构更加严谨;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7关键词的赏析: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 (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8、关键句的赏析——四抓四联系:

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描写); 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四、阅读步骤: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第四、“十六字”方针。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cc39734a32d7375a41780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