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

2022-08-02 16:0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画家和牧童》教案》,欢迎阅读!
牧童,下册,画家,教案,语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着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重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空泛的道理,而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任务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从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上课前,我把课题板在黑板上,“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情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接下来,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着名”“谦虚”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着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谦虚的人?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人名言,与学生共同分享。同时,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下与此有关的名言或警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学文,体会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到的关于“人无完人,需要向别人虚心学习”的故事3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

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

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师边引导学生发言边作板书:画家:著名、虚心 童:会观察、说真话 引导学生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了不起。并作板书。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请你带着读画家与牧童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3)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


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讲一讲“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五、作业

把《画家和牧童》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画家:著名、虚心

了不起!

牧童:会观察、说真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d40fff0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